1、(3)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2、(2)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3、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4、疏忽shūhu笔顺:横撇/横钩、竖、横、竖、提、点、横、撇折、点、撇、竖、竖弯钩,撇、横折钩、撇、撇、点、斜钩、点、点。疏部首:疋,笔画:12,结构:左右结构,繁简:疏;忽部首:心,笔画:8,结构:上下结构,繁简:忽。释义:粗心大意。近义词:大意、轻佻、纰漏、怠忽、松弛、粗心、疏漏、冒失漠视等等。反义词:留意、防范、周密、精细、看守等等。
5、在现代汉语中,“忘”多用作动词,忘掉。
6、(3)渺茫;辽远;恍忽[dim;remote]
7、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8、疏五笔:NHYQ
9、疏的笔顺是:横撇/横钩、竖、横、竖、提、点、横、撇折、点、撇、竖、竖弯钩
10、遗忘,忘记,忘却,
11、(4)好像[seem]。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12、(2)姓
13、忽,可用作动词,如疏忽。也可用作副词,如忽然。也可作形容词,如恍忽(同恍惚)。
14、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15、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16、忘,普通话读音为wànɡ,“忘”字,《说文解字》解释为“不识也。从心从亡,亡亦声。武方切”。“忘”字基本含义为不记得,遗漏,如:忘记;引申含义为舍弃,如:忘私。
17、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18、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19、忘年交。
20、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21、(2)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22、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23、疏笔画顺序:横钩、竖、横、竖、提、点、横、撇折、点、撇、竖、竖弯钩
24、在日常使用中,“忽”也常做动词,表示好像,如忽若(恍若,好像)。
25、词性变化
26、(1)(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7、(1)急速[swiftly]
28、(3)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29、勿忘我。
30、忽闻客大呼。——明·魏禧《大铁椎传》
31、(1)(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32、忽笔画顺序:撇、横折钩、撇、撇、点、斜钩、点、点
33、路转溪头忽见。——宋·辛弃疾《西江月》诗
34、忘忽、突忽、玩忽、微忽、疏忽、闪忽、伯忽、飙忽、贬忽、骜忽、傲忽、倏忽、鸦忽、杳忽、淹忽、奄忽、瞥忽、平忽、欺忽、票忽、迷忽、猛忽、凌忽、拉忽、弃忽、简忽
35、忽一人大呼。——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36、在日常使用中,“疏”常做动词,表示疏通,开通,如疏漏、疏辟。
37、“忽”的基本含义为粗心,不注意,如忽视、疏忽;引申含义为迅速,突然,如忽而、忽然。
38、荒忽、倨忽、忽荒、豪忽、超忽、感忽、淡忽、忽睨、忽地、忽啦、忽视、忽诸、忽突、忽剌、忽哨、忽芒、忽焉、挥忽、忽然、一忽、悠忽、遗忽、隐忽、远忽、治忽、谙忽、丝忽、
39、“疏”的基本含义为去掉阻塞使通畅,如疏导、疏解;引申含义为分散,如疏散、仗义疏财;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如疏密、疏松、疏而不漏;不亲密,关系远的,如亲疏、疏远。
40、(1)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hu]
41、(2)同本义[neglect]
42、忽的笔顺是:撇、横折钩、撇、撇、点、斜钩、点、点
43、忽是动词。
44、意思就是指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吗?
45、这句话出自于宋代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46、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47、忽逢桃花林。——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48、(1)忽然;突然[suddenly]
49、忽五笔:QRNU
50、忽,忘也。——《说文》
51、忘”字组词:忘记。
52、所以,常常是对事情心里了解而不能熟练地去做,平时自以为很清楚,但事到临头却忽然不明白了,难道只有画竹才是如此吗!
53、平居自视了然平常自认为什么都明白什么都了解临事忽鄢丧之岂独竹乎后半句似乎不怎么通,妄测为:忽然遇到事情却不能解决,也不只你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