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度,拼音为fēngdù,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风度指最早是形容文采出众,风度后来延伸至礼数。风度的本意是指人的举止姿态,是一个人内在实力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魅力。是指人的言谈、举止、神情、姿态等,多指美好的。它主要取决于人的气质、礼仪、口才、形象等,是人们最直观的素质。
2、意思:风度温文尔雅。
3、反义词——俗不可耐[súbùkěnài]:庸俗得让人无法忍受。
4、反义词:咄咄逼人、出言不逊、雷霆万钧、令行禁止、喜怒无常、杵倔横丧、金刚努目、金刚怒目、俗不可耐、龙腾虎跃、暴跳如雷、凶神恶煞、附庸风雅、破口大骂
5、近义词——温文尔雅[wēnwéněryǎ]: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现也形容做事不大胆泼辣。
6、指人的言谈举止潇洒大方,着装上气质非凡,为人处世显得彬彬有礼,有一种儒雅的气质,遇到事情忙而不乱而又稳中有序。
7、儒雅之风,谓风度温文尔雅,指博学的儒士或文人雅士,也指学问渊博;风雅;典雅;优雅等。语出《<书>序》:“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
8、近义词——文质彬彬[wénzhìbīnbīn]:原意是,如果文采和实质相配合,就能做君子。后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彬彬:配合谐调。
9、在日常使用中,“雅”也常做副词,表示素常,向来,如雅好、雅志。
10、意思是形容某个地方体现出的非常优雅的风气。
11、儒雅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rúyǎ。指风度温文尔雅。语出《<书>序》:“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作者:曾巩。释义:到了秦始皇毁灭前朝的典籍,焚书坑儒,天下的读书人各自逃难,流散四方,我的祖先因此把自己家祖传的书籍藏在房屋的墙壁中。汉朝国运兴旺,开设了学校,广泛征求儒雅有学问的学者,用来阐释圣人治国修身的大道。
12、“风”,普通话读音为fèng、fěng、fēng。基本含义为空气流动的现象;引申含义为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如风景、风度。
13、也指个人的气质,泛指人的风格、气度。儒雅的意思是:指博学的儒士或文人雅士,也指学问渊博;风雅;典雅;优雅等。
14、近义词:温文尔雅、斯斯文文、和风细雨、文质彬彬、温文儒雅、温柔敦厚、彬彬有礼、文质斌斌
15、意思:美好的举止、姿态或气度。
16、反义词——附庸风雅[fùyōngfēngyǎ]:本来不懂,但也跟着别人搞一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风雅的事。
17、“雅”,普通话读音为yǎ,“雅”的基本含义为正规的,标准的,如雅言、雅正;引申含义为美好的,高尚的,不粗俗的,如文雅、高雅。
18、反义词——附庸风雅[fùyōngfēngyǎ]:本来不懂,但也跟着别人搞一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风雅的事
19、气概,器量。南朝宋颜延之《庭诰文》:“昔之通乎此数者,不为剖判之行,必广其风度,无挟私殊,博其交道,靡怀异曲。”
20、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就是你对别人大度,别人便对你宽宏;你对别人小气,别人便和你计较;你对别人真诚,别人便给你坦诚;你对别人敷衍,别人便对你怠慢!人与人之间永远是:相互理解,才有真心相随;相互扶持,才有真情回馈;相互尊重,才能温暖胸怀;相互善待,才有疼爱常在!
21、例句:很多人愿意和小不点交往,因为他气质儒雅,才华横溢,是一个值得结交的人。
22、译文:自从地方学校举办以来,文人雅士,博学的人越来越多。
23、“儒雅”出处:南朝·梁·沉约《齐武帝谥议》:“庠塾大启,儒雅云集。”
24、特指美好的举止姿态。《魏书·穆亮传》:“罴弟亮,字幼辅,初字老生,早有风度。”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五:“文采同志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生得颇有风度。”
25、意思:是指气度温文尔雅的意思。
26、风度的本意是指人的举止姿态,是一个人内在实力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魅力。是指人的言谈、举止、神情、姿态等,多指美好的。它主要取决于人的气质、礼仪、口才、形象等,是人们最直观的素质。
27、你说的5个讲文明礼貌,应该是八十年代国家提倡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里面的五讲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28、①《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29、文明是表现一个人的文化涵养以及素质,礼貌是表现一个人识大体彬彬有礼。只要我们每个公民,为人处事,文明礼貌,谈吐高雅,为人正直本分。素质比较高。
30、|儒雅之风的意思,我的理解是一个人温文尔雅,非常有知识,有品位,举止彬彬有礼,做事有礼有节,玉树临风。人的一生要培养高贵的品德,做事要让人佩服,在与人交往中,要彬彬有礼,要善良谦和,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创建一个和谐的氛围。
31、相关词语:
32、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就应该彬彬有礼,低调,要怀着谦虚的心态,向他人请教、学习,学他人长处,补自己短处,学中干,干中学,不骄不躁,待人接物也要积极热情,充满着正义感和责任心,热爱祖国,爱岗敬业,决不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做一个合格的好公民。
33、指诗文书画的风致神韵。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殷文圭》:“唐末,文体浇漓,才调荒秽,稍稍作者,强名曰诗……文圭稍入风度,间见奇崛,其殆庶几乎!”明方孝孺《上蜀府启》:“谢公墨竹暨诗,风度英妙,足为国华。”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山僧惊异。告曰:此焦山僧朗月之诗,寂去已三十三年矣,其风度语言,与君相似。”风吹拂过。南朝梁王僧孺《中寺碑》:“日流闪烁,风度清锵。”唐顾非熊《出塞即事》诗之一:“河上月沉鸿雁起,碛中风度犬羊膻。”唐慧净《和琳法师初春法集之作》:“尘飞扬雅梵,风度引疏钟。”
34、儒雅之风
35、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读书人,多儒雅。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
36、在日常使用中,“风”也常做名词,表示风范、气度、韵致,如风表。
37、扩展资料:
38、拼音:qìzhìrúyǎ
39、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后汉书·窦融传论》:“尝独详味此子之风度,虽经国之术无足多谈,而进退之礼良可言矣。”《宋史·儒林传五·胡安国》:“然风度凝远,萧然尘表。”清《睢州志·贡士》:“袁赋谌,袁可立孙,枢之子,赋诚弟。风度凝远,门内肃雍,有先辈孝友家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亵。士人摇惑,若不自禁。”魏巍《挤垮它》:“他浑身上下都很清洁、整齐,保持着军人的习惯和风度。”
40、近义词——温文儒雅[wēnwénrúyǎ]: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41、分词解释:气质,泛指人的风格、气度。儒雅的意思是:指博学的儒士或文人雅士,也指学问渊博;风雅;典雅;优雅等。
42、我个人觉得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可以通过君子与绅士这两个词管中窥豹。 君子,乃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其理想的人格典范。首先君子拥有广袤的学识,才高八斗。其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有责任感,不轻易作出承诺,但是一旦作出承诺就绝对做得到。再次,君子有礼貌、有教养、讲道义,正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 再看绅士,其实是从“骑士”发展过来的,自然要有骑士精神喽!要不惜一切的伸张正义、坚持真理,必要时也会“动用武力”,再有就是尊重他人——对女性尤为尊重,对陌生人彬彬有礼,对朋友是清水之交,对敌人也能用最仁慈的方法惩治。 其实君子和绅士的差别微乎其微,而且据我了解这两个词在英文当中都写作“Gentleman”。可在我们的眼中,君子总是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谦逊、朴实、易于接近;而绅士则是让人觉得身出名门,很有“派”,甚至像是在装“酷”等等。这可能就是两者的微妙区别吧。 再往深了想,君子更看重的是涵养,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知识,是内心里精神层面的东西;而绅士,也许只在于他的外表,在于类似“MayIhelpyou,Sir?”的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在于外界对他的印象。君子追求的是自我,是具有独立人格的精神自由者;而绅士,则更多地为别人着想,总是把“是否影响到了他人”作为自己言行举止的首要。君子出言谨慎;绅士做事勇敢。人们总能从君子们随意的谈吐中感受到他的教养;绅士们总会让人们从冰冷的回应中感受到他们的温暖。 今天,当我们品味君子与绅士两种不同文化的时候。我们是要做绅士呢?还是做君子呢?我想,要各取其长,各避其短才是正确的做法。 有些人知识渊博,但却过分的谦虚——久而久之,人们厌倦了他的谦虚,称其为“骄傲”; 有些人明明功夫不到家,但却死要面子,甚至在失败之后还故作潇洒——久而久之,人们厌倦了他的潇洒,称其为“装X”; 有些人做事情之前总是考虑不周,结果碰了一路钉子,走了不少弯路; 有些人做事情之前总要考虑再三,结果等到考虑清楚的时候,机会已经错过了;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君子们和绅士们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如果非要说哪一类是完美的,那就是走极端。所以,我们要做才高八斗、彬彬有礼、言而有信、拿得起、放得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