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体良的教育名言名句
1、个性化教育:昆体良提倡个性化教育,认为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2、教师总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杜威
3、昆体良是中国现代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兴学之本,惟有师范。——张謇
5、教师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昆体良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昆体良认为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实践,通过实践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7、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8、还提出教育独立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育经费独立,教育总长不得因政局的变动而频繁变动;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方针应保持稳定,不受政治的干扰;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9、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贯穿始终,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在陶行知的教育生涯中,生活即教育是他毕生所追求的。
10、柏拉,著作《理想国》,“寓学习与游戏”的早提出者。
11、此外,他还提出了“教育应该是自由的”这一观点,强调了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发展,对于教育的民主化和人权教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13、世纪以来,以何子渊、蔡元培、陶行知、厉麟似、晏阳初、黄炎培、陈鹤琴、梅贻琦、张伯苓、唐国安、吴大猷、萧友梅等为杰出代表,教育界名家荟萃,大师云集。
14、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布鲁纳
15、不爬崎岖的高山,不知大地的平坦。
16、以学生为本:昆体良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让他们在学习中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17、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18、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19、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20、中国先秦的著名教育思想家有老子、孔子、关尹、杨朱、墨子、列子、田骈、庄子、孟子、荀子等;封建社会的著名教育家有董仲舒、朱熹、陈献章、王守仁、湛若水、王夫之等。
21、人不劳动没出息,人不学习没长进。
2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23、天平是轻重的衡量器,实践是是非的试金石。
24、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25、昆体良(MarcusFabiusQuintilianus,35—100)是古罗马最著名的教育家,代表作是《雄辩术原理》。他系统地总结了罗马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许多建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26、昆体良对教育贡献
27、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
28、孔子,思想主要集中于《论语》,以“仁”为,强调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学习过程分为:学、思、习、行四个阶段。
29、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3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
昆体良的教育名言名句
31、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32、聪明靠努力学习,知识靠平日积累。
3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34、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35、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
36、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佚名
37、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38、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一定成功。
39、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佚名
40、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认为教育的高目的是追求美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
41、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42、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古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论演说家的培养》或《雄辩术原理》。昆体良是古代罗马著名的教育家。他是教育史上大大发展完善教育方法和思想的先驱。他主张对儿童的教育应是鼓励的,能激发他们兴趣的。
43、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44、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应该对儿童有爱心有耐心,热爱儿童教育工作。他认为,想要保证教学质量首先要保证教师的质量。只有对工作充满热情的教师才有可能教授精彩的课程。昆体良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认为,教师应该知识渊博,有深厚的文化涵养,只有有学识的教师才能无限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在昆体良的认知体系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肩负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等多项职责。
45、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
46、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47、其次,他强调了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差异性,提出了个别差异教育的概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48、十二个教育思想家:
49、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0、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51、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葛洪
52、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叶圣陶
53、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54、不听指点,多绕弯弯。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55、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56、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57、昆体良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善良的、精于雄辩的人”,即道德高尚的、在雄辩术的造诣上达到完美之境的雄辩家。
58、苏格拉底,主要考查的内容:产婆术(讥讽、助产、归纳、定义),强调启发诱导,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美德,对于西方影响深远。
59、孟子,著作《孟子·尽心上》;“教育”一词早出现;内发论代表人物,认为人的身心发展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提出“性善论”,并且有常考名言“万物皆备于心善”、“人的心中自有浩然正气”。
6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昆体良的教育名言名句
61、书本也是好老师,活用才能成功。——陈安之
62、自由、民主、平等、协作的教育环境:昆体良主张在教育中营造自由、民主、平等、协作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自由探究、交流、合作,充分发扬个性和创造力。
6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64、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得到富足。
65、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66、勤奋是聪明的土壤,勤学是聪明的钥匙。
67、平时不好学,临考悔已迟。
68、1、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69、人在山外觉山小,人进山中知山深。
70、躺在被窝里的人,并不感到太阳的温暖。
71、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7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73、同时,他的思想也为教育的民主化和人权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对于推动教育的公平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74、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75、昆体良出生于公元35年_x0006__x0005__x0001__x0002_,是世界上较早对教育进行研究的古代罗马教育家。他起家于律师_x0006__x0005__x0001__x0002_,是少数精通雄辩术的学者。中年时期_x0006__x0005__x0001__x0002_,他从雄辩术着手_x0006__x0005__x0001__x0002_,对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昆体良对教育贡献受众人瞩目_x0006__x0005__x0001__x0002_,也使他自己名垂教育史。
76、希望,只有和勤奋作伴,才能如虎添翼。
77、晏阳初,教育思想:提倡乡村平民教育,“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
7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9、乐正克,著作《学记》,中国古代、世界古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主要的思想观点: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启发原则。常考名句:“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君子之教,喻也”。
80、首先,昆体良提出了“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强调了人的身心灵的统一发展,对于教育的目标和方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81、他的思想强调了个体的发展和自由,提出了个别差异教育的概念,对于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82、昆体良,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为《雄辩术原理》,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8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84、昆体良在教育思想史中有着重要的贡献。
85、逃避愚昧,就是智慧的开端。
86、教育的社会化:昆体良认为教育应该与社会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87、教师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昆体良
88、学问不是上帝恩赐的,而是靠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
89、梁漱溟,教育思想:提出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
90、学习靠积累,记忆靠理解,经验靠反思,熟练靠练习。
昆体良的教育名言名句
91、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
92、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93、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陈鹤琴重视儿童教育,研究总结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活教育”主张。“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其中,“做人”是“活教育”为一般意义的目的。
94、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口号。
95、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96、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97、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98、新中国的第一代教育家如黄炎培、陈鹤琴、吴玉章等从旧中国走来,跨越了两个时代。作为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在教育的不同领域有开辟之功,晚年大多沉潜治学、扶掖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