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经济理论
1、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调整和完善,研究了阶级结构的新变化、阶级斗争的新形态和阶级意识的新特点,如中间阶层、无产阶级多样化、后工人阶级等。
2、内容:这是最早的一种政治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托马斯·马尔萨斯等。他们主要研究了商品、劳动价值、自然价格、市场机制、人口增长、国富原理等问题,为后来的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4、启示: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不断吸收其他学科和流派的优秀成果,丰富其理论内涵和方法论,为人类社会提供多元视角和创造空间。
5、麦克斯·缪勒认为,宗教起源于无限观念,这种观念是原始人类在对有限自然现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早期人类对这些观念的把握和命名,导致了不同信仰对象和崇拜形式的产生,推动了宗教的发展缪勒力从宗教的最原始形态出发寻找其客观自然基础的尝试,为宗教学研究提供了相当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然而,这种“自然起源说”因其过分注重感性认识论而未能得到普遍的认可。作为宗教始点的无限观念,在知识论上的不确足性使得有关上帝存在的理性把握与证明变得异常的困难信仰(确定性)和理性(不确定性)的矛盾并不因无限观念的感性基础而得以消解。
6、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7、内容:这是一种综合了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代表人物有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洛等。他们主要研究了消费函数、函数、生产函数、菲利普斯曲线、IS-LM模型等问题,建立了新古典综合宏观经济学模型。
8、新古典主义强调个人在市场中的自由和理性,强调保护个人利益、强调私有化的重要性,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竞争、自由放任,以及主张经济自由化,包括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
9、缪勒明确指出宗教学的使命——它的根本性质,就是要“揭示宗教是什么,它在人的心灵中有何基础,在其历史成长过程里遵循什么规律”。他借助语言学的经验,建构了宗教学的科学框架。他所理解的“宗教学”是由以下四个部分或四个层次组成的体系;第一层是材料层次,它应该囊括全世界各民族的宗教史实和现象,如圣典、神话、风俗、语言、仪式等;第二层次是分类整理,按材料的血缘关系、对象关系、语言关系等分成不同的群落;第三层是比较宗教学;第四层是理论宗教学。其中比较宗教学与理论宗教学两者的侧重不同。
10、启示:市场机制和干预都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需要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和目标来灵活运用。要充分尊重个体的经济决策,依赖市场机制来调配资源,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1、对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更新和丰富,分析了剩余价值的新来源、新形式和新分配,如金融剩余价值、知识剩余价值、环境剩余价值等。
12、经济发展需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合理地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环境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政策的经济影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等方面
13、内容:以制度分析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有道格拉斯·诺斯、奥利弗·威廉姆森、罗纳德·科斯等。他们主要研究了制度的起源、变迁、功能和效率等问题,强调了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制度通过决定资源配置、控制市场行为来促进经济发展。
14、制度经济学倡导通过制度改革来缓解各种经济矛盾,而不是单纯地靠市场力量解决问题。制度改革可以提高经济的效率和公正性,解决权力来源的产权问题,建立稳定的市场机制。此外,制度经济学主张利用外部因素,如政治和法律等创造更友好的制度环境,以确保市场信心和增强市场力量。
15、麦克斯·缪勒,乃是世界所公认的宗教学的奠基人,《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则是他开创宗教学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用英国著名宗教学者埃里克·J.夏普的话来说:“在缪勒之前,宗教学领域虽然广泛而且充分,却是杂乱无章的。在他之后,人们看到这个领域已成为一个整体,服从于一种方法,简言之,得到科学的处理。”人们对缪勒之所以如此推崇,是因为经过他的开创性研究,人们对宗教的研究才有了一个全新的格局。
16、古典政治经济学
17、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修正和扩展,探讨了价值形成的新机制、价值规律的新表现和价值判断的新标准,如劳动二重性理论、劳动价值转型理论、劳动价值与价格关系理论等。
18、启示:环境问题是由市场失灵和外部性导致的,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和制度来改善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
19、启示: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而不能盲目模仿或套用西方的经验和模式。
20、环境经济学
21、内容:这是一种批判性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了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经济危机、阶级斗争等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目标。
22、并不是一个全能的、无私的、有效的社会组织,而是一个由个人构成的、有限制的、有缺陷的人类机构。
23、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再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新特征、新矛盾和新危机,如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消费社会、全球化、信息化、生态危机等。
24、古典政治经济学。
25、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6、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27、制度经济学。
28、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重构和发展,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新定义、新目标和新路径,如民主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等。
29、麦克斯·缪勒将比较语言的方法运用到宗教研究中,创立了比较宗教学。他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吠陀与波斯古经》(1853)、《比较神话学》(1856)、《中国的宗教》(1900)等等。另外,麦克斯·缪勒从1876年起开始主持编译《东方圣书集》;完成了五十一卷。该书比较系统地收集和翻译了东方古代宗教经典,极具学术价值。在麦克斯·缪勒的众多著作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无疑是《宗教学导论》。《宗教学导论》第一次提出了“宗教学”这一概念,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是西方宗教学的奠基性著作。
30、发展经济学
恩格斯的经济理论
31、公共选择理论。
32、启示:制度经济学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的起点,提出制度是人类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导致不同的经济结果,国家应该通过制度创新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3、揭示了影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和机制,如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国际贸易、外资引进、金融体系、制度安排、干预、社会文化等。
34、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35、环境经济学。
36、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
3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8、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如果这种经济活动不会受到干预,那么,经由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人们不仅会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还会推进公共利益。
3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40、宗教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来的。
41、作为“比较宗教学之父”的麦克斯·缪勒是宗教学的奠基者。《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一书是缪勒开创宗教学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他认为,宗教起源于无限观念,这种观念是原始人类在对有限自然现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缪勒认为,宗教产生和发展是沿着三条基本线索展开的,即从自然对象中形成物质宗教,从人类自身形成的人类宗教,然后在心理宗教中合流。
42、启示: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财政政策来增加公共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这种政策被称为“赤字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43、内容:应该在经济衰退时采取干预政策,如增加支出和降低利率,以刺激需求。
44、内容:政治行为和经济行为是相似的,都是由个人的理性利益驱动的。
45、马克思主义西方化
46、启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剥削和压迫的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矛盾和危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
47、公共选择理论
48、内容:这是一种关注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有尼古拉斯·乔治斯库、赫尔曼·埃·达利、约翰·贝尔拉米·福斯特等。
49、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缺陷,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积极干预经济,以刺激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50、弗雷德里赫·麦克斯·缪勒(FriedrichMaxMuller,1823—1900)是英国语言学家,西方宗教学的创始人。
51、内容:这是一种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有保罗·巴兰、保罗·斯威齐、埃德华德·曼德尔等。基本观点有:
52、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经济思想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的现实特点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等主要国家已经建立了统治地位,无产阶级与资本阶级的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理论溯源则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已经日臻完善,其中的劳动价值论成为了马克思劳动价格的理论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弟曾指出:耗费于商品生产的劳动决定商品的自然价格(此处的自然价格就是指价值)。斯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这一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但他在阐述这一观点时,由于认识的局限使之出现了相互矛盾的地方。譬如,他虽然指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但又认为:商品的价格决定于用该商品所能交换得到的活劳动量。这就是说,他把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正确的看法,与劳动本身的价值决定商品价值这一错误的看法混淆了起来。 正是在继承与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创造了以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根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中详细而精确的阐述,我们可以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则归纳为如下五个基本命题: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解释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在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整体制约中分析个体经济行为;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确定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依据经济关系来理解和说明政治法律制度和伦理规范;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及规律的统一
53、资本的周转,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54、启示:政治决策并不一定反映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可能受到少数利益集团或中间选民的影响。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财政赤字、官僚腐败等问题,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甚至损害社会福利。通过制度创新和规则,来约束和激励行为,使之更符合公众利益。例如,通过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监督机制、问责机制、激励机制等,来提高的透明度、责任性、效率和公正性。
55、制度经济学
56、内容:这是一种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发展起来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国三代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创造性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发展社会生产力、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
57、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优秀成果,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剥削的秘密,揭露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经济根源,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58、社会化生产
59、启示:市场自由和竞争有助于资源分配和生产效率,但需要监管以防止垄断和市场失灵。
60、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创新发展,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恩格斯的经济理论
61、内容:一种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问题的理论,它关注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不平等、实现结构转型和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目标。
62、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63、公共选择理论把所有参与政治过程的人(如选民、政治家、官僚等)都视为经济人,即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主体。它认为,这些人在政治市场上,根据自己的成本收益分析,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和方案。
64、《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UmrissezueinerKritikderNationaloeknomie)是恩格斯的第一篇经济学著作。写于1843年底至1844年1月,1844年2月发表在《德法年鉴》上。中译本收入人民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论述了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性,对社会主义革命作了初步论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篇经济学著作。
65、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这是导致经济危机和失业的根本原因。因此,应该采取措施提高有效需求,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66、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强调不能离开宗教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基础去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宗教观念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由此形成的宗教行为和组织制度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宗教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反对依靠行政命令或其他强制手段消灭宗教。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马克思主义政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思想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