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内容概括
1、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2、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3、南子,卫灵公的夫人,宋国人,富有风情,绯闻颇多。南子也是一个追星族,久慕孔子之名,如今孔子来了,得好好见一见, 《史记》说:(南子)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4、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知其不可而为之
6、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7、:孔子误会了颜回
8、天明,颜回又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哪!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又是带着气走的,身上还佩带着宝剑,因而我告诫你『不明勿动手』。
9、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10、孔子问弟子子路:那些犀牛,老虎在狂野奔走,而我,是不是弄错了主张,怎么也落得如此下场,子路建议老师把主张的标准降低一点.孔子说,你不好好研究自己的主张,而只想降低标准,以求得别人的认同,你的理想不够远大.而弟子颜回答:夫子的主张很博大,大到天下都无处可容,尽管如此,夫子还是要推行,不被接受又怎样?不被接受才显出君子的涵养.
11、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3、颜回赶到家,已是深夜。他不想惊动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了妻子住室的门栓。颜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头睡个人,北头睡个人!他怒从心头起,举剑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话「不明勿动手」。他点灯一看,床上一头睡的是妻子,一头睡的是妹妹。
14、丧家之犬
15、这是因为子路不悦的缘故。
16、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17、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18、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19、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20、孔子周游列国讲述的故事主要包括他在春秋时期四处游历、传道授业的经历,以及他与各国君主、学生、弟子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这些故事主要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教育理念和政治主张。
21、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22、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帽子)。」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23、孔子与公元前551年的9月28日在春秋末期的鲁国出生,祖籍是宋国栗邑,他是中国古代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4、这就是"子见南子"。按理,这一次会见,不过是极普通的一个追星族与名人的见面,然而,不少史籍都对此予以记载,其奥妙何在?
25、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身往家走。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眼看要下大雨。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想避避雨。他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师徒一场,再听他一次话吧,又从空树干中走了出来。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个粉碎。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应验啦!难道我还会吗?
26、孔圣人的故事说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真理,对的事情,坚持做。
27、并且还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主要倡导了仁义礼智信,他的一生当中有三千个弟子,在这三千个弟子当中有七十二个贤人。
28、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29、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去世,在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们把孔子生前所说的话,和他的一些行为还有思想都记录了下来,整编成了儒家经典的《论语》。
30、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孔子的故事内容概括
31、孔子的事迹:
32、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33、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34、寓言:狂喜勿语,语必浮夸;暴怒勿言,言必伤人。
35、子路这人也怪,自己的老师去见了一个漂亮的女粉丝,有什么值得小题大做的呢?
36、孔子曾经带着他的很多弟子周游列国了十三年,在晚年的时候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传说孔子曾经在修订《礼》的时候请教过老子。
37、孔子不能决也。
38、颜回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敬佩!」
39、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40、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41、颜回恍然大悟,「噗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从这以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
42、《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意思是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
43、然而,子路也不是一般人啊,他的不悦肯定有其道理,况且,因子路不悦,导致他的老师竟然反复对天发誓:"天厌之"。
44、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45、在孔子的周游列国故事中,他常常受到君主的接待,并与各国的学者、官员进行交流。他会谈论礼仪、道德、政治、教育等重要问题,传授自己的思想和学说。同时,孔子也与各国的学生和弟子交流,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学习热情。
46、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
47、公元前489年,孔子63岁,在蔡国住了3年,因为吴国要攻打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楚昭王听说孔子在蔡国,于是派人去邀请,蔡国和陈国的大臣害怕楚国得到孔子而更加强大,对他们有威胁,因此发动一群劳役的人把孔子一行人团团围困在郊野.弟子们都饿的病怏怏,而此时的孔子却读起诗或弹琴唱起歌来,一刻也没有停止.
48、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呢?」
49、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50、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51、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他认为评价过高了。就去向孔子请教。
52、子见南子
53、“明知不可而为之”,这段故事虽无孔子,这对孔子的概括真是入木三分,深刻得很。显然,这个守城门的人并不是一个等闲之辈,而是一个修养很高却隐身于市朝的大隐士。
54、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55、孔子的周游列国故事还包括了他自己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和实践。他以身作则,力使各国君主及其子民都能遵循道德准则,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他讲述的故事中也揭示了不少社会问题和政治现象,为人们提供了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启示。
56、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57、两小儿辩日:
58、孔子派子贡到楚国去,楚昭王派兵来迎接,这才解决了孔子的危机.
59、孔子的故事:
60、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不明勿动手。」
孔子的故事内容概括
6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颜回输冠
62、总的来说,孔子周游列国讲述的故事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智慧和见解,体现了他对社会和人类命运的关怀和思考。这些故事至今仍被视为孔子思想的珍贵遗产,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