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动机理论代表人物
1、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将归因分为三个维度:a.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b.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c.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主要创始人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而需要系统有包括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五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有默里、麦克里兰、阿特金森。
4、马斯洛认为,人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旨在实现最基本的但又尚未满足的需要上,当这些需要或多或少得以实现后,人才能越来越注意到更高层次的需要。他认为,在这些需要中,前四种是缺失性需要,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满足时,由此而产生的动机就失消失。最后一种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它是成长需要,很少得到完全的满足。而对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来说,因缺失性需要已得到相当的满足,所以他们的行为是由不同类型的成长需要所决定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临床和咨询心理产生了影响,并成为其动机理论的基础。
5、自我效能理论,以班杜拉为代表。
6、二是学史明初心,深刻理解入的初心使命。鉴历史懂得失,通过学习的历史,对照革命先烈的事迹,更能纯净入动机,明了宗旨使命。
7、归因理论,最早由海德提出,代表人物有维纳。
8、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克服障碍、实战才华、力求高效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他指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9、根据动机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在需要直接引起的。例如,有的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感兴趣,渴望通过学习活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他就会自觉自愿地认真学习。外部动机是由活动本身之外的因素所引发的行为动机。例如,有的学生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或者是为了获得家长的奖励等。人的很多活动都是在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10、三是学现代勇创新,深入思考当代员的使命任务。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广泛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管理知识,丰富自己的思想理论武器,善于解决现实困难问题,使入成为自己不断成长、全面进步的过程。
11、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12、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的刺激,以增加行为的发生概率;负强化是指移除一个不愉快的刺激,以增加行为的发生概率。强化的目的是改变行为,使其更有利于个体。
13、自我价值论,科温顿提出。
14、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他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强化)分为三种:a.直接强化;b.替代性强化;c.自我强化。
15、需要层次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
16、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17、一是学原著懂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端正入动机的根本是端正思想观念,通过学原著学经典,不断改造世界观价值观,才能不被虚浮表面现象和错误观念迷惑,真正想清楚入的原因。
18、强化理论,一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为代表,如桑代克、斯金纳等。
19、学习动机的理论有很多,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20、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主导动机与次要动机。主导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强、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次要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弱、处于辅助地位的动机。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人的行为往往只受占主导地位的动机支配。如果主导动机与次要动机的方向一致,活动的动力会加强;如果彼此冲突,活动的动力就会减弱。
2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是入积极分子的必修课。
22、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斯金纳认为,行为发生的概率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当行为的结果对个体有利时,该行为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果对个体不利时,该行为会减弱或消失。
23、强化的方式:强化可以分为连续强化和间隙强化。连续强化是指每次行为发生后都给予强化;间隙强化是指在一定间隔时间内,随机地对行为进行强化。
24、总之,强化理论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强化来改变和控制行为,以达到一定的目的。这一理论在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5、强化的定义:强化是指增强某人前面的某种行为重复出现次数的一种权变措施。通过强化,可以增强行为的发生概率。
26、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理论认为,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是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个体通过尝试不同的行为,从中学习到哪些行为可以带来有利的结果,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27、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坚持反对一切人类动机都可以用剥夺、驱力和强化来解释的观点。他致力于对人的动机研究,认为人有5种基本的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依次排列成一个层次。在这一层次中,最基础的生理方面的需要,即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出现安全或保护的需要;随后出现对爱、感情、归属的需要;接着出现对尊重、价值或自尊的需要;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最后剩下的便是对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更完备、更完美,能够更充分地使用自己具有的能力和技能。
28、强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其主要观点是: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
29、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主要研究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0、个体活动的主导动机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当个体处于饥饿状态的时候,进食就成为主导动机;而当个体感到困倦时,睡眠或休息就成了主导动机:倘若这时个体突然面临着某种危险,那么安全又成了主导动机。当一种主导性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有新的需要发展为新的主导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