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必须一韵到底,排律同样如此。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偶句必须押韵;押平声韵的是正格,押仄声韵的是变格。
2、仄仄平平。
3、四、不得转韵。可以在若干句转一次韵,以致一首诗出现两个以上的韵,格律诗则不允许。
4、二、首句可以借用邻韵来押韵。
5、五、不得重韵。在一首诗的韵脚,同一个韵字不准重复出现。
6、变体一:双调,七十七字。前段八句,三平韵,一叶韵;后段八句,四平韵,一叶韵。以杨泽民词《四园竹·残霞殿雨》为代表。此与周词同,惟前段第六、七句,作六字一句、四字一句异。
7、平仄的规律一顿之内平仄相同,
8、所谓平仄相对,就是1联(就是2句)中,头1句和后一句的第2,4,6字的平仄应当相反(7言为例,5言则是2,4两字)
9、例如: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10、联内平仄相对律诗一共八句,每两句被称为一联。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每联里面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联内平仄相对就是律诗中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反的,但实际上,七言只要出句和对句中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相反就行,五言只要第二四字的平仄相反就行。
11、:句内平仄相间格律诗的平仄声律要求,首先是句内的平仄搭配,具体要就是“句内平仄相间”。
12、平平仄仄,
13、第四大原则是脚分明。脚,就是指律诗中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的脚叫韵脚;不押韵的脚叫白脚。脚分明,就是韵脚与白脚的平仄相反。由于格律诗都是押平声韵,所以,律诗的韵脚都是平声,而白脚都是仄声。韵脚和白脚平仄相同,叫踩脚,这在律诗中是不允许的。
14、三、除首句可借用邻韵外,其他偶句的韵脚不得出韵,出韵也叫违韵
15、两顿之间平仄相错,同理,停顿2下之间,前面一顿的和后面一顿的平仄是相反的
16、联内平仄不相粘,叫失粘,也是律诗的一大忌。
17、四字联:
18、这是诗词术语即:平仄在诗词之中按格律要求平仄在在一联出句对句中对仗或本句对仗称谓平仄相间
19、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是“仄仄(停顿一下)平平(停顿一下)仄仄(停顿一下)平”
20、按照《联律通则》要求,平仄相对,词性相对。还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平仄依据《平水韵》。四字对联简短,平仄是否符合要求,一目了然。
21、正体:双调,七十七字。前段八句,三平韵,一叶韵;后段八句,四平韵,一叶韵。以周邦彦词《四园竹·官本作西园竹小石》为代表。此调以此词为正体,方千里和词正与此同。若杨词之句读小异,陈词之摊破句法、又少押一韵,皆变格也。此词前后段第七句各叶一仄韵,平韵四支五微,仄韵四纸,亦即本部三声叶也。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和词悉同。按方词前段第七句“那更杂、疏疏雨里”,“那”字仄声,谱内据之。其馀可平可仄参下杨、陈二词句法同者。
22、格律说明
23、联间平仄相粘格律诗平仄声声律第三大原则是联间平仄相粘。也就是说,律诗中相邻的两联之间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平仄相同。实际应用中,七言只须这两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同即可。同理,五言只须二、四字平仄相同。
24、联内平仄不相对,叫失对,是律诗的大忌之一。
25、四字对联的平仄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26、应该是田园竹
27、四园竹,词牌名,又名“西园竹”。以周邦彦词《四园竹·官本作西园竹小石》为正体,双调七十七字,前段八句三平韵一叶韵;后段八句四平韵一叶韵。另有双调七十七字,前段八句三平韵一叶韵,后段八句四平韵一叶韵;双调七十七字,前段八句三平韵一叶韵,后段七句三平韵一叶韵两种变体。代表作品有方千里词《四园竹·花骢纵策》等。
28、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一联,头1句和后一句的第2,4,6字的平仄
29、变体二:双调,七十七字。前段八句,三平韵,一叶韵;后段七句,三平韵,一叶韵。以陈允平词《四园竹·昏昏瞑色》为代表。此亦和周词,惟前段第六、七句作六字、四字,后段第六、七句作七字一句、少押一韵异。或以此词后段第六句不押“辞”字,遂疑周词“辞”字非韵,然方词“无复当年,往复书辞”,杨词亦然,的是韵脚无疑。陈词偶然失押,非定格也。
30、一联之内平仄相对,
31、每句末字是平声即需要押韵。2第二、四、五字的平仄不能改变。3第一字的平仄规则,不能犯孤平。4第三字的平仄规则,不能有三平调。注意:1·律诗每两句合成一联。 第1,2句合称第一联(首联),第3,4句合称第二联(颔联),第5,6合称第三联(颈联),第7,8句合称第四联(尾联)。2·除首联和尾联外的其它各联都必须使用对仗。 所谓对仗就是把字数相等、意思相对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句子放在一起,使两个句子形式上互相映衬,内容上互相补充。通俗地说是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字词的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严格些说是词类相同或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