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经典句子 > 曾国藩身上我们学到哪些精神-集锦91句

曾国藩身上我们学到哪些精神-集锦91句

时间:2023-04-28 10:09:27

曾国藩身上我们学到哪些精神

1、“不是的。”曾国藩摇摇头,凝重地说,“包括我在内都是棋子,都是身不由己任别人摆布的黑白之子。”

2、因为年轻时喜欢阅读曾国藩,对曾国藩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的传奇仰慕有加,读过他写的《曾国藩家书》《冰鉴》以及和他相关的人物传记。希望回答能让您满意。

3、释义:如果不能以圣贤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便只能与禽兽一般为欲望所控制。只关心付出多少,不关心结果怎样。

4、广东,广西的太平天国爆乱,说的天花甜醉,什么天公田亩制度,什么太平世界,完全是一个大的骗局,而能够识破骗局的人还真不多,许许多多的人受骗上当。曾国藩当然识破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的骗局。

5、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还请大家多多留言交流。

6、“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7、曾国藩创立湘军、洋务运动发起者之一,且为晚清四大名称之首。在晚清时期,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曾国藩所代表的是,维护封建势力的同时,走强国的道路。

8、纵观历史,有很多著名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告诫后人要抓紧时间勤勉读书,宋代的包青天,他是一个好官,公正无私,嫉恶如仇,被百姓称为包青天。太宗皇帝李世民,心胸宽广,大臣对他有意见,他也虚心接受,并且改正,由此才有了贞观之治。清朝的大臣曾国藩留下了《曾国藩家书》,从生活细节要求后人,言行举止都有规范,几千年来一直被人视为修身宝典。

9、曾国藩说:“价人,你想过没有,世界上的人,其实就是棋枰上的子,无论是我们还是长毛(太平军)都如此。我常常这样想,每当想起这点,便很灰心,不知你想过没有?”

10、纵观曾国藩一生,其有功也有过,功还是大于过的,而且他的智慧还对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的过人之处——毅力顽强、智慧过人、勤俭持家、修身养性等成就了他的丰功伟绩。

11、我来答查看全部3个回答

12、曾国藩功与过

13、因为曾国藩完全知道,一些人的极乐世界,天天享受酒肉,山珍海味,这种幸福是建立在大多数人的痛苦中的。每一个人都想剝削人,压迫人,做人上人。

14、虽是笑话,但不是空穴来风。一代名臣还有这种笑话流传,可见其天资并不聪明。曾国藩也是几经周折在27岁时中进士。在他的传记中,记述了曾国藩年轻时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后来他自我革新,开始抄写古文,练习书法,修正自己。

15、《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提出做人的最高境界为,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在中国历史上立言着有之,立德者有之,立功者亦有之,然而真正同时做到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的人却为数不多,曾国藩便是其中之一。他有写《曾国藩家书》教导后代,有写《冰鉴》识人用人奇书,在晚清时期维护清朝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16、湘军之父罗泽南也是湖南大儒。与曾国藩情同手足,他在武昌城下中弹兵败,临终写信给曾国藩,提及:“近年来与长毛作战,亦有一点心得。今将远别,愿送与我兄:“乱极时站得住,才是有用之学。”万语千言,难以倾诉,愿仁兄为国珍重。

17、曾国藩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有他的书籍、他的事迹等等。《曾国藩家书》既是写给亲人,又是写给自己。在书中我们可以发现曾国藩对亲人深深的关切,对自己严格的要求。这本家书足以可以用来教导后人,尊老爱幼,励精图治。曾国藩的《冰鉴》是识人用人的书籍,对现在的管理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清代李鸿章就是得到曾国藩的赏识一步步提拔起来的。

18、曾国藩对后代人的影响

19、曾国藩知道弟弟的脾性,说:“衡人亦不可眼界过高。人才靠奖励而出。大凡中等之才,奖率鼓励,便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贬斥不用,则慢慢地就会坠为朽庸。对待部属,大哥有两句话,望弟切记。”

20、释义:能够处理极为混乱复杂局面的能力,才是真正有用的学问。

21、国华望着大哥,诚恳地说:“请大哥赐教。”

22、Ⅱˉa_綈嫇

23、释义:世界上能做成的事情,多半是因为外界的压力被逼或者被激出来的。

24、曾国藩是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即清朝"四大名臣"。

25、总体上来说曾国藩的功是大于过的。而且站在清政府的角度来讲,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也当记曾国藩有功。

26、“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27、曾国藩的自我完善

28、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导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曾国藩晚清清政府走下坡路的时候曾作出过努力力图挽回败局,也做出过努力平定国内暴乱,因为权大事多,自然引来功与过的评论这是无可厚非的。

29、“我也想过。不过我想,只有我们这些人才是棋子,大人你老不是,你老是执子的人。”康福笑着说。

30、天资并不出众,但毅力顽强,智慧过人。在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多少篇还背不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

曾国藩身上我们学到哪些精神

31、曾国藩的成功除了他的历史机遇外,与他个人的某些过人之处是分不开的。曾国藩出生在普通家庭,自幼勤奋好学,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组建湘军,镇压动乱。他一生修身律己,治国持家。

32、康福(字价人)是曾跟随曾国藩十几年的老部下,曾国藩去世前,康福突然来看他,要回了祖传的围棋。

33、“为何?”赵烈文颇感意外。他深知曾国藩一向尊崇王夫之,但为什么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呢?

34、“这两句话是: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35、曾国藩出兵征讨太平军前,有人赠予曾国藩一口家传古剑,他的岳父欧阳老人说:“涤生(曾国藩字)今日喜得宝剑,老夫也高兴。老夫十分喜爱旧日读过的一首古剑铭,现把这首古剑铭送给你,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36、“每逢大事有静气”

37、“那么这个‘别人’究竟是谁呢?”康福追问。

38、曾国藩对洋人的坚船利炮,以及诸如千里镜、自鸣钟、机器等,由衷地佩服。三十年前惨败于洋人的教训,他记忆犹新。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对外国与中国在军事上的悬殊他看得很清楚。一个基本认识已在他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与洋人相争,不在于一时一事的输赢,而在于长远的胜负。中国目前不如洋人,一旦开仗,只有失败。要靠“打脱牙和血吞”的精神,忍辱发愤,徐图自强。

39、凭曾国藩的天资成为一代历史人物绝非偶然。徐中约曾这样评价:“曾国藩的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很少有人能予匹敌。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曾国藩对自己的要求和提升适合每一个人学习,他在家书中记述了很多实践的方法对后人无疑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40、唐鉴曾送给曾国藩一本自著《畿辅水利》,一张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化唐鉴。”

41、“打脱牙和血吞”

42、“乱极时站得住,才是有用之学。”

43、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44、曾国藩麾下第一幕僚赵烈文,对大儒船山先生王夫之非常崇敬。王夫之的名作《读通鉴论》在书局刻印过程中,他便零零星星地借来读过一遍,十分佩服船山的见事高明、议论深刻。此时看着这部被装订成十大本的五十余万言巨著,真是爱不释手,心里油然生出一股对船山的由衷崇拜,“大人,船山公议论戛戛独造,破自古悠谬之谈。卑职想,若使其得位乘时,必将大有康济之效。”

45、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46、这一天,曾国藩带着日记,又去拜见老师唐鉴。唐鉴审读他的日记,见满纸都是痛骂自己不成器的话,很是满意。翻到二十二日的日记,看上面写道:“自今日起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唐鉴称赞:“有志气!涤生,望你今后涤旧而生新。”

47、释义:文坛和官场是有差别的,认识不到这两者的差别,多半会一败涂地。

48、释义:无论是处世还是用兵,平时深藏锋芒,关键时果断出手,出手便能解决问题。

49、古人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50、下面是在下的愚见,希望能帮助你。

51、“冥冥上苍!”曾国藩苦笑着回答。

52、跟了唐鉴一段时期,尤其在通读了他的《畿辅水利》一书后,曾国藩看出这位理学名臣并不是埋首故纸、空谈心性的书呆子,而是关心民瘼、留意经济、学问渊懿,亦不乏谋略的能吏。同样,唐鉴也知道曾国藩是老成深重、极有心计的干才。以后,唐鉴、国藩师生之间往往探讨程朱之学少,推究兴衰治乱的历史多。

53、曾国藩听完这首古剑铭后,明白岳父的深远用意,十分感激地站起来说:“国藩牢记在心。”

54、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名子项,字伯涵,号涤生,曾国藩于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入瀚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得意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暑理兵.工.刑.吏部侍郎。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消灭太平天国的军队,曾国藩的一生,主张凡事要勤俭廉洁,不可为官自傲。他休身律己,以德做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具大的成功。

55、“历来有文坛上之泰山北斗,官场上却毫无建树,甚至一败涂地者,盖因不识此中差别耳!”

56、曾国藩的人格特点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57、“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58、曾国藩创办了湘军,举办了洋务。这在当时可是大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出来的。曾国藩做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代的其他人都没有这样的思想。1862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了军械所,这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一次尝试。

59、曾国藩洞察大势,在事关国家、个人命运的大事上,具有远见卓识。曾国藩的思想一生三变,他在京城当官的时候,信奉儒家,治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的时候信奉法家。晚年功成名就之后信奉道家。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生活都要有一个思想指导。因为人就是有信念的。坚定的信念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力量。

60、只有做上人上人,才有剝削大众,压迫大众的权力,幸福就会像鲜花一样落到自己手里,美女呢?金钱呀?

曾国藩身上我们学到哪些精神

61、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

62、“别人是谁呢?”康福睁大眼睛问,“是皇上吗?”

63、“皇上有时是执子的人,有时又是被执的子,说到底皇上也是棋子。”曾国藩两眼望着空空的纹枰,似在深思。

64、“世界上的人,其实就是棋枰上的子”

65、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提议下,建造了中国的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和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的四大臣”。

66、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是湘军的创立者和

67、“纯甫,我知道你有难处。”曾国藩从“尽力办好”四字中,已知容闳的艰难,“老夫活了五十多岁,经事不少,知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困难之处,正可看作是激励和逼迫。”

68、查看全部3个回答

69、爱护身体,勤俭持家,修身养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曾国藩创办湘军,镇压叛匪等无不对身体和精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曾国藩平时注重爱护身体,保养真气,静坐养气。在《曾国藩家书》里面可以看到曾国藩对家庭长辈的关切,对晚辈的谆谆教导爱护有加。

70、曾国藩率湘军攻占武昌后,六弟曾国华带领在湘乡招募的五百勇丁来到武昌。曾国藩见到这个出抚给叔父的六弟,心中很是高兴。四个弟弟,他认为最有出息的便是这个为人倜傥雄奇的六弟。于是亲向六弟传授带勇识人的经验。

71、曾国藩是清朝的大臣,他的出发点,自然是为了清政府的利益,包括后期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他平定太平天国运动被很多人诟病,甚至被称为“曾剃头”“刽子手”。如果曾国藩是一位农民,那他自然会拿起锄头反抗清政府。

72、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曾国藩对其抱有极大希望,一力促成其办厂办洋务,然而容闳近年在办事的过程中,深感处处棘手,步步难行,多少次都想甩手不干,但最后还是挺下来了容闳本想向曾国藩吐一肚子苦水,听曾国藩这一说,便不敢再讲了,硬着头皮把总督交给的担子担起来。

73、一个人若是在立德、立功、立言方面,皆有极伟大的表现,即足可称圣人。

74、LV.42014-04-23

75、毛主席在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的信中曾经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可见毛主席对他的评价之高。

76、一、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二、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国国情,写一篇《讨粤匪檄》,使许多知识分子脱去长衫,率瓴黑脚杆的相实农夫,投到湘军的旗帜之下,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三、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四、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借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五、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谦逊的老脸,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他们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六、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七、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曾国藩在同辈士大夫中“属中等”,颇为钝拙,但他志向远大、性格倔强、意志超强,勤学好问,非常人所能及。他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拨于流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一生中没有一天不监视自己,教训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谦恕自抑,豁达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着“拙诚”、埋头苦干,不论遭受多大打击,都不灰心丧气,而能再接再励,坚持到底。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诀。八、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清史稿——曾国藩传》也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77、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78、曾国藩的性格特点是过于谨慎,心机过重,慎言慎语,克己为人,勤勤恳恳,严于律己。

79、有清一代名臣,以曾国藩居首。那么,曾国藩可称为“圣人”吗?

80、国华点点头,轻轻地重复一遍。

81、文化性格是指由一定文化决定的人类群体或个体的心理特征。它由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文化心理积淀而成,贯穿在人的一生行为中。当我们面对曾国藩这样一位历史人物时,就深深感到他的显赫事功与其复杂多元的文化性格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他复杂多元的文化性格的形成又与特定的人文环境特别是湖湘文化的熏陶有关。  从曾国藩一生的不凡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确实是一个具有脾气倔、忍性重、吃得苦、不怕输、有蛮劲、好争胜等地道湖湘文化性格的儒将。这种特征在他的日记、书信等文字记载中就有大量的反映。  明强 曾国藩认为:“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辩、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明是强的前提,须先明而后强;强从明出,不明不强。怎样才能明强?他认为,一是能自胜者谓强;二是从自修处求强。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圣贤标准的道德品行,这样就能求得真正的明强。  拙浑 拙浑即拙诚浑含。曾国藩时常自称“钝拙”,因而主张去伪崇拙,不尚机权,以“拙诚”破“机巧”。钝拙又是与含浑有密切联系的。浑者,浊而不清也;也指糊涂,不明事理;亦有天然之意,如浑朴,浑厚,浑金璞玉。守拙用浑,是曾国藩性格特质中智慧的显现。尤其是到了晚年,这位深谙世事的政治老人,更讲求“拙浑”二字。他说,“浑则无往不宜。大约与人忿争,不可自求万全;白人是非,不可过于武断,此浑字之最切于实用者耳。”  坚忍 曾国藩还经常将忍之涵养置放于时间与空间的大背景里来定位,这就使得他所身体力行的坚忍,具有极大的涵容性和主动性。正因为有这种认识,翻开曾国藩著作,坚忍维持、坚忍力争、坚忍支撑、坚忍不懈等字眼随处可见。曾国藩认为,讲坚忍得讲方法。他的方法是随而解之,不置胸次。就是随时加以化解,不往心上去,不能傻忍,以致伤肝伤身。总之,忍以克己,是曾国藩外在形象和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从一个文弱书生而平步青云的重要原因。  平实 平实即平易笃实,是一种看似平淡、实则难持的性格特质。曾国藩认为,为人一要平和,二要求实。平和不仅可以养德,而且可以保身。“大抵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养德;不特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求实就是要“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浮伪之习。”他对一些文人士子的夸夸其谈、自命不凡、言过其实颇不以为然,认为“文士之自命过高,立论过亢,几成通病”。他用人时,比较偏爱用“乡气”重的人,盖因其敦实淳朴,少浮滑之气。  敬恕 曾国藩对人对己都重视敬以持躬、恕以待人的敬恕精神。为什么要敬要恕呢?他认为,敬恕是作人之道,立德之基。能敬,则心志坚定而不放荡;能恕,则不为一己私利所蒙蔽。正因为如此,曾国藩早年在京城为自己制定的身心性命修养的日课表上,第一条就是“主敬”,即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曾国藩还将“恕”列为后代必须遵循的“八德”之一,“三致祥”之一。  勤恒 曾国藩天资平平,一生事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勤勉守恒所致。勤于事功,故得以建立奇功异勋;勤于学业,故得以遗存著述卅卷;勤于修身,故得以被家族后人尊为楷模;勤于教子,故得以使晚辈桃李成荫。曾国藩说:“古之成大业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他认为,勤如天地之阴气,立身居家,作官治军,都是依赖阳气鼓荡。勤则兴旺,隋则衰颓。所谓勤,就是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勤字功夫,一是要早起,二是要守恒。因此,他推崇早起,以早起为第一先务,认为治家要以不晏起为本。  俭廉 人生在世,需要长相厮守的东西很多,居家过日子,最重要的莫过于守俭;做官忙事功,最重要的莫过于守廉。一俭二廉,自然成了曾国藩约束家人的道德规范。他自己则身体力行,终身自奉寒素,清淡度日。他说:“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廉需俭养,俭因廉生。所以,他反复强调作官以不要钱为本。做官而不发财,是守廉的基本之义。一旦决意从政,就要断发财之念。不贪财,不苟取,是曾国藩为官之信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有这般清醒的认识和清楚的交待,反映了曾国藩的恪守传统道德的封建士大夫的风貌。  谦谨 谦谨即谦虚恭谨。怎样识别谦与不谦?曾国藩指出:“谦之存诸中者不可知,其着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这就是说,谦谨是存之内心的,是自然而然流露的,流露在外表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面色。谦不谦,谨不谨,一看面色就知道,那些习惯于自以为是,颐指气使的,往往一副舍我其谁的面色,目光咄咄逼人,让人难以接受。二是言语。言语是思想的外壳,骄横的人并没有在额头上写上骄横二字,但言语之间透出的横气、霸气,却让人感到难以接受,因之欲要谦谨,必得言语温婉。三是书函。言语一变成文字,就白纸黑字了,所以落笔亦慎,用词亦圆融,不要口气太大。四是随员。为官不但自己要谦谨,还要让随员们学会谦谨,有的随员颇有气焰,狐假虎威,反而添乱帮倒忙,毁了主子的名声。所以选带随员要慎,管教随员要严。  曾国藩文化性格特征的形成,在湖湘士人性格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方面,湖湘之地由于远离中原发达地区,地僻民穷,其地理自然条件比中原地区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创业中,铸造了楚人倔强、执著的地方性格和独特民风。近世湖湘士人勇于任事、敢于牺牲的坚韧性格即由此而来,在曾国藩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另一方面,两宋以后,湖南成为“理学之邦”,儒家思想成为湖湘士人的基本信念。曾国藩出生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经过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理学观念的艰苦修炼,遂又体现出儒雅的、圆融的、高度教化的一面。曾国藩将两方面不露痕迹地融会在一起,于是就有了适应当时特定环境的儒雅的“血性意志”和性格特征。

82、首先,曾国藩是湖南人,而且是一个看透了尘世的人,在他的思想中,人是必须要统治的,因为人和野兽没有什么区别。

83、曾国藩年轻时在官场沉浮,难免有心烦气躁之时,便向理学名臣唐鉴先生请教,唐鉴送了他一个字——“静”,心静下来,就能处理各种纷乱的军国大事。从那时起,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便都在此中获得。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他更是不轻易作出决定,总要通过几番静思、反复权衡之后,才拿出一个主意来。为让气氛更宁馨些,还往往点上一支香。每见到这种情况,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扰他。

84、“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85、“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86、曾国藩写的《冰鉴》是识人用人的奇书,里面介绍了一个人的气质长相所反映出来的一个人品质和性格。这是一本对非常实用的书籍,曾国藩对识人用人方面颇有研究,当时名臣李鸿章就是得到曾国藩的赏识并得到提拔。

87、“不见得。”曾国藩轻轻地摇了摇头。

88、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89、“船山之学确实宏深精至,但有的则嫌偏刻。比如对人的评价,求全责备的多,宽容体谅的少。若让船山处置国事,天下则无可用之人了。”曾国藩离开座位,在书案前走了几步后又说,“作文与做官并不是一回事。作文以见深识闳为佳,立论即使尖刻、偏颇点亦无妨,因为不至于伤害到某一个人,也不去指望它立即收到实效,只要自圆其说,便是理论,运笔为斤,自成大匠。做官则不同,世事纷繁,人心不一,官场复杂,尤为微妙,识见固要闳深,行事更需委婉,曲曲折折,迂回而进,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万不可逞才使气,只求一时痛快。历来有文坛上之泰山北斗,官场上却毫无建树,甚至一败涂地者,盖因不识此中差别耳!”

90、释义:赞扬别人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别人要在私底下。

曾国藩身上我们学到哪些精神

91、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一生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他曾屡吃败仗,被逼入绝境。但是这并没有动摇曾国藩的决心,他不会因此而对敌人心生恐惧,专注于打好眼前的每一场仗,绝不纠结!他屡败屡战的精神,终于让他赢得了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