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过用典的诗句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门带果林招邑吏,井分蔬圃属邻家。
3、关于用典的诗句有:
4、用典之功用有四,略述于下:
5、所谓“化用”,就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化”,一是“用”。简而言之就是既借用前人的句子又经过自己的艺术改造。
6、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典故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曹孟德——曹操的诗歌《短歌行》。“周公”两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7、第二个引用孙权的典故是: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曹操对孙权(字仲谋)的赞叹之语,出自《吴历》,在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发扬光大,现在借指晚辈有真才实学。
8、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化用一般指用前人文章,诗词之中的词句,意境;
10、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1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3、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14、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15、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16、一: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即【文心雕龙】所谓“援古证今”也。
17、唐代温庭筠
18、《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1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0、蒙乃始就学。
21、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22、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3、用途作用
24、《出塞》【唐】王昌龄
25、四: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
26、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即【文心雕龙】所谓“援古证今”也。如李商隐之【有感】诗:
27、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芳醪不得尝。
28、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29、从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看,它的结构意义和功用模式与孔子缔造的中国文化承传大法——“述作”法深相契舍;从个体创作心理结构的角度而言,它又是跨越时空艺术生命延续、文人实现精神对接的最佳载体形式。
30、《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
初中学过用典的诗句
3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全文
32、稻田凫雁满晴沙,钓渚归来一径斜。
3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的。 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
35、《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36、第一是《孙权劝学》
37、并斟酌补入历来各家,有关作诗用事之立论,以为参考。用典之功用有四,略述于下:
38、明公壮年值时危,经济实藉英雄姿。——出自唐·杜甫《徒步归行》
39、化用诗句是,在作品中自然的引用一些古今的著名诗句,来为自己的作品服务,而用典,则是比较含蓄,隐晦的引用诗句表达自己,委婉曲折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
40、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1、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本章根据张正体之【诗学】,及黄永武之【字句锻炼法】二书所论而增益之。
42、初中课本有两个引用孙权的典故
4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44、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5、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6、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
47、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
48、《有瞩》
49、使立论有根据
5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1、蒙辞以军中多务。
52、宋代·司马光撰
53、二: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
54、三: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
55、典故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
56、《凉州词》【唐】王翰
57、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
58、卿言多务,孰若孤?
59、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诸水寂无声。
60、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初中学过用典的诗句
61、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62、用典指用前人典故,不止局限于文章,诗词。一般多引用前朝人、地、事、史实。化用和用典谁的范围大!?
63、皋原寂历垂禾穗,桑竹参差映豆花。
64、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65、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
66、《出塞》【唐】王之涣
67、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
68、这话也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69、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70、唐代韩偓
71、“化用”和比喻、拟人、设问、用典等一样同属于文学修辞手法。但若沿着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路途一路走来,或仅作闲庭漫步,已不难发现它又堪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常用大修辞。它的本质意义和使用的妙处,可从“师”、“造”、“新”三个层面来界定和把握。
72、出自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73、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74、其中“蛇足”一词,即引自【战国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李诗即以此作为引证,使为立论之根据。(以喻勿另生枝节也)
75、放之准四海,经济要属君。——出自宋·包恢《酬袁守方秋崖遗宝带桥诗以雇我老非题柱客》
76、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
77、委婉表意
78、《孙权劝学》
79、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80、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