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善良的言论
1、做好事不求回报要奖励孔子的原话是,《吕氏春秋》记载了孔子和他两个弟子子路和子贡的一段故事。子路救了一位溺水者,被救者送给子路一头牛以示感谢。子路收了。孔子对“子路拯溺得牛”事件如是评论:鲁国人从此将喜欢救人于危难之中。
2、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之为善,是他的本性的表现,人之不为善,是违背其本性的。
3、第一,人是可以为善的,至于有人为不善之事,不是他的心本来就坏,而是心坏掉了。因为在孟子看来,人人天生都有一颗善心,不做善事是因为没有好好体察自己的善心,所以说心的本质不坏,而是在欲望或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坏掉了。
4、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5、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人。
6、无独有偶,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贡因为替一位奴隶赎身,得到奖励,他却拒绝了,认为做好事求回报不道德。孔子却这样评说:鲁国将不再有人愿做这种替人赎身的好事了。“子路受人以劝德,子贡谦让而止善”。
7、扩展资料:
8、此外,孔子还曾经提出“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这些思想都是关于如何做好事的指导方针,而没有强调报酬的因素
9、性善论的观点
10、人性本善是孟子提出的。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11、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12、你好,孔子没有说过“做好事需要报酬”的原句。相反,他强调了无私奉献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意为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这表明了孔子的道德观念,即要待人以诚、做人以德。
13、第二,人人心中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等四种“善端”,善端是为善的能力或潜质。这种潜质决定了我们可以向善的方向发展。这四种心对应着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到仁义礼智,所以孟子一直鼓励我们“人皆可以为尧舜”。
14、第三,“善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人出生的时候就有的,是人的本性和天赋,别人是夺不走的,而自己却可能丢掉。因为这“四端”就藏在人的心里,所以,人往往习以为常没有好好去思索去探求。
15、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16、在《论语》中有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人性善是儒家孟子提出的
18、孟子简介
19、孔子说做好事并不一定需要报酬
20、”这句话强调了做好事的重要性,这种行为并不需要期望或者追求报酬
21、第四,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有善有不善的千差万别,原因是有的人并没有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善端发挥出来,白白浪费了我们的天赋。
22、第五,事物都有自己的法则,而人的法则就是追求美好的品德。
23、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理论的基础就是人性本善。
24、人性善是由儒家学派的孟子提出的,孟子提出“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5、人性善是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来的,性善论是他著名的观点,和荀子的性恶论相对。
26、荀子提出了人性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