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经典文案 > 孔子语录拼音版精选93句

孔子语录拼音版精选93句

时间:2023-06-19 11:26:00

孔子语录拼音版

1、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愠(yùn):生气,发怒。

3、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5、勿(wù):不要

6、孔子说:“最初,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却要考察他的行为。”

7、孔子说:“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8、(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10、:漂泊在外的人,一年见到父母的次数最多也就两三次。尤其是工作以后,每次就算回家,也都是匆匆来去,真正留在父母身边的日子真的极其有限。做儿子的,怎能不惭愧?怎能不恐惧呢?

11、孔子说:“不发愁没有职位,只发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好了。”

1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13、:“言行一致”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实在难,所以,我们考察一个人,不能只看他说啥,关键要看他做啥。

14、【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15、信:真诚,诚实。

16、朋:有朋自远方来。

1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8、【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9、二、词类活用

20、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21、【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2、三、古今异义

23、欲:想,希望。

2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25、传: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26、秦瑟感悟:

27、已:停止。

28、:如果说同信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还比较容易做到的话,交诤友大概最难做到。每个人都喜欢恭维奉承,不喜欢批评建议,这是人的本性。

29、欢迎大家给批评秦瑟,指出每篇文章中的不足,秦瑟将感激不尽!

30、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语录拼音版

3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32、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4、子贡问对待朋友的方法。孔子说:“忠心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他不听从,也就罢了,不要自找侮辱。”

35、忠:尽心竭力。

36、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3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形容词用作名词。

38、谋:谋划,指办事。

39、一、通假

4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41、其:大概。

42、《论语》里,类似的话还有很多,比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等。都是在说,不应该只关心待遇和名声,而更应该关心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是不是足够。现实中,我们总是抱怨,老板为啥不提拔我,那个女孩儿为啥不喜欢我,大家为啥不关注我的公众号,却不问问自己是不是足够优秀,文章是不是足够好。

4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4、秦瑟感悟

45、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46、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47、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4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49、【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52、:当我们求别人一件事,尤其是比较难的事的时候,有的人胸脯拍得啪啪响,说“没问题”“放心吧”“交给我好了”,我们会觉得这种人很好,爽快!其实有时候他根本就没考虑事情的难度,答应下来却不一定能完成。而另外一些人,他们面临任务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不轻易许诺,但却努力去完成,在你没有抱希望的时候,他却给你说办好了。孔子说,就应该和第二种人共事。嗯嗯,

53、:读书学习做事,是因内心喜欢而做,还是在做给别人看,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找对象非要找外表光鲜的,遇到合适的,反而因为不漂亮就PASS了,仔细想来,追求外表是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吗,还是虚荣心作祟呢?一个道理,选专业、找工作,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还是选别人认为体面甚至羡慕的呢?

54、【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55、【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57、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58、【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59、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60、《论语》里,类似的话还有:“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等等。

孔子语录拼音版

61、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62、殆(dài):有害。

63、日:每天。

64、所以,珍惜那些耿直的朋友吧!同时,我们也要敢于给自己的好朋友提意见,让他变得更好,如果还能委婉地提出意见,那就更完美了。

65、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我所找他共事的,一定是面临任务便恐惧谨慎,善于谋略能完成的人哩。”

66、【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67、交:结交,交往。

68、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同谄媚奉承的人交友,同当面恭维背面毁谤的人交友,同夸夸其谈的人交友,便又害了。”

69、【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70、:丘吉尔说:“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走过半个地球了。”大家总是喜欢道听途说,这种作风从孔子那个年代,一直延续到现在。谣言止于智者,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听到一些消息时,先思考一下,而不是急于转发。

71、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72、四、一般实词

73、(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4、(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5、【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7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77、如果他说了一千遍“我爱你”,却从来没送过你回家,那他肯定不是真的爱你。

7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7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80、至少不能把答应的爽快不爽快作为够不够朋友的判断标准。

8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82、孔子说:“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8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8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85、今义,一般的朋友。

86、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87、:如果朋友有错误,要衷心劝告他,引导他,但是他就是不听,怎么办呢?有的人可能会苦口婆心,继续劝导,这样下去可能朋友都厌烦了,最后说不定还会埋怨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方式,即使是好朋友,也不能过于干涉,否则很容易连朋友也做不成呢。

88、弘(hóng)毅:刚强,勇毅。

89、【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90、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其高寿而喜欢,另一方面又因其寿高而有所恐惧。”

孔子语录拼音版

91、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92、当朋友指出我们的错误时,我们往往不是先反躬自省,而是本能地去辩解,这样人家还会对你提出忠告吗?

93、(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