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层意蕴却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和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徐锡林(即徐锡霖)被炒食心肝。作品内容虽然带有狂人的非逻辑心理特征,但始终围绕着“吃人”,围绕着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发生的有史可查和无史记载的形形色色的吃人现象,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2、《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正是陈独秀、李大钊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狂人日记》正是诞生于这一历史洪流中,小说以日记体形式描写了一个患有“迫害狂”症的病人,指出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最后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作者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点出这篇小说的主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①
3、狂人日记的创作,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其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企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他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
4、狂人日记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关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13则语颇错杂无伦次的不标年月的日记。
5、鲁迅的《狂人日记》,影响了百年来许多中国作家的创作。如残雪《山上的小屋》余华《1986年》,刘心武在小说《班主任》中也有一句口号向狂人致敬: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这些优秀作都是《狂人日记》在中国当代的生命延续。
6、社会意义
7、《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小说,全篇以“狂人”的病情发展为线索,以他流动的意识内容为描绘对象,逐层深入地揭露了封建道德的残酷性与虚伪性。把猛烈的炮火对准了传统的封建道德,揭露了这种道德是一种“吃人”的道德,几千年的封建史是“吃人”的历史。全文以现实和象征相结合的手法写成。
8、它又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声春雷。《狂人日记》发表于“五四”前夕,鲁迅有意刻画这个“迫害狂”患者,从某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进一步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更加普遍地存在着的“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对封建社会的历史做出惊心动魄的概括。这篇前所未有彻底精神的小说的发表,吹响了向封建社会进军的第一声号角。
9、《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1]
10、茅盾同样评价《狂人日记》具有奇文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储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在狂人日记超越的象征主义的底色上,是鲁迅先生向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取到的真经。
11、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历史上多少反抗旧传统的、离经叛道的人,曾经被视为疯子,如孙中山,也曾被人叫做“疯子”。
12、《狂人日记》也是一位民族志士批判封建主义总纲领的第一声呐喊。可以说,《狂人日记》通篇记录着一位思想家心灵的历程和独白。在这样的心声和独白中,可以看出我们民族的优秀份子曾经怎样地思索过,搏击过,从而激励今天的人们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13、《狂人日记》在表现其主题时,也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义的思想特征。鲁迅对中国国民性中的“看客”心态最为深恶痛绝,他的“弃医从文”的重大抉择便直接由于这个因素。而顾在五四运动前后写的所有杂文和小说,都是以启蒙主义为总的思想特征的。
14、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都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
15、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16、狂人日记是一篇战斗檄文,是插向封建社会的匕首,是反动分子的丧钟,让反动分子地富反动分子胆颤心惊,恨之如骨的好文章。
17、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是用他的文学作品,对于儒家学说对旧的伦理道德展开批判。
18、掌握狂人形象的关键,就在于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的理解,并没有具体的现实意义。
19、深刻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质,并且把彻底反封建的精神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文学意义
21、《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文学)创作的基础;它的深切的思想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的高度概括。其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思想史。
22、鲁迅创作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配合了陈独秀、李大钊倡导引领的新文化运动,证明了白话文一样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回击了守旧派白话文是“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的荒谬言论,使白话文有了立足之地,因此说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本来面目,唤醒国人觉醒。鲁迅对国人呼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跃然纸上。
23、《狂人日记》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起点。《新青年》从刊载《狂人日记》这一期开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可以这样想象:《狂人日记》播下了五四运动的第一个种子,《新青年》月刊4卷5号刊吹响了五四运动的战斗号角。
24、现实意义:书中描绘的都是现实中确实发生的事,启迪人类的思想需要从教育中向好的方面发展
25、狂人日记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他还曾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棠的信中说道:狂人日记实为拙作~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乃司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此成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知者尚寥寥也。”由此可见,作品小序中所谓“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等语,完全可以理解为作者有意摹传统笔记小说作法而写的反语,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所说的“医家”有更深广的含义,并非狭义的“医生”、“大夫”。
26、鲁迅先后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等小说和杂文,通过对于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使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斗争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27、《狂人日记》读后感
28、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作者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和认识的结果,也是这篇作品最辉煌的成就。
29、《狂人日记》是鲁迅所作的一部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30、《新青年》从文化启蒙的理念出发,不再被动地接受作者的自然来稿,而是组织约稿。这种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了积极后果:作者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可以继承期刊的文化立场;编辑所编发出来的作品体现期刊的文化诉求;读者所阅读的作品渗透了期刊的文化期待。
31、在人物塑造上,《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也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他是个“迫害狂”患者,他病态的心理恰恰昭示了在“吃人”的社会,已经意识到封建传统思想的荒谬性。内心活动极为丰富,却难以转化为外部行动。象征了自觉对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进行反抗的首先觉醒的知识分子。
32、狂人日记借用了西方小说的形式。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33、鲁迅塑造这具有狂与不狂两重性的形象,就是对社会矛盾的一种揭示。这也是狂个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含义”。
34、中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宗法制社会,至20世纪上半叶封建思想虽然腐朽不堪却仍然根深蒂固。封建的伦理道德仍然束缚着人们,广大民众仍是麻木不仁,并未想过改变自身以及社会的状况。作品借主人公的眼睛,观察了他周围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吃人”,可见反对封建思想、启蒙民众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35、《狂人日记》的出现,使文学革命从理论的探讨上开始转入实际创作,其开创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36、教育意义:启发后人,希望后人可以借鉴历史,不要在重蹈历史的覆辙。
37、鲁迅的《狂人日记》刊登于《新青年》月刊4卷5号,这一切不论对鲁迅,还是对《新青年》的影响都是历史性的。
38、学生时代读《狂人日记》课文,感到封建社会是吃人的社会;现在读鲁迅、读《狂人日记》,仍有现实意义,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就是优胜劣汰,形象叫吃企业,电商吃实体。
39、《狂人日记》简介:
40、犀利的思想与凝练老辣的语言融为一体,撕开其潜意识里面的自私,冷漠,懦弱等变态性的劣根心理,使他们在惶惶不安之中受到灵魂的折磨。
41、读了鲁迅的《狂人日记》有感。从“狂人”的日记中,我看到的是一个吃人的社会,一个特别黑暗残暴的社会。所有的人都想着如何去吃别人,就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放过,比如文章中的大哥,主人公的妹妹就让它给吃了,而且父母生病,还要把自己的腿上的肉割掉,蒸熟让父母吃掉。还有杀了犯人,还有生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还有每天都是惊险的一天,都有人惦记着要吃你,描写出了一个可怕无情的人吃人的社会,黑暗恐怖让人害怕的一群人,读来让人胆战心惊
42、狂人的确是一个迫害狂患者,惧有恐惧多疑,知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特征。但作品的主旨并不是要挟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因而作品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是一个站在时代前面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是一个勇于向传统世俗社会挑战和反封建民主主义象征形象。他的超前思想认识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43、《狂人日记》发表于“五四”前夕,在这以前,黑暗势力陈陈相因地压在人们头上,一切都已经习惯,一切都视为当然,鲁迅有意刻画这个“迫害狂”患者,通过他在精神错乱时写下的谵语,从某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进一步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更加普遍地存在着的“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对封建社会的历史做出惊心动魄的概括。这篇前所未有彻底精神的小说的发表,吹响了向封建社会进军的第一声号角。
44、在那个变态的社会里,狂恰恰是现实的不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