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3、词人咏叹了自已怀才不遇,空有一身本领,报国无门的境地。
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5、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以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非是辛弃疾的缺点,这首词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8、接下来再自问自答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一问一答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9、亡,百姓苦。辛弃疾《南乡子登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0、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1、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1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13、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全词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情怀,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14、千古兴亡多少事,
1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6、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或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当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17、全词如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8、然而,“不尽长江滚滚流!”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19、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
20、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2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22、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23、诗词简介
24、翻译如下:
2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过零丁洋”两首词在表达方面的异同:同:都是借诗句抒发对家国破亡的感伤,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寄托。异:“过零丁洋”表述更为直接明了,通过激烈的言辞来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怀。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则是通过借寓的手法,通过三国的往事来比喻当下的实情。
27、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28、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2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30、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
31、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惊天地,泣鬼神。
32、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33、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
3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35、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6、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7、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8、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请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作者又自答曰:“曹刘”,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
39、[宋]辛弃疾
40、兴,百姓苦。
41、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统领着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42、“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叹雄壮,意境高远。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43、过零丁洋
44、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45、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46、宋辛弃疾
47、辛弃疾〔宋代〕
48、宋·辛弃疾
49、作者:辛弃疾
50、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1、望西都,意踌躇。
52、《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宋代辛弃疾所做,
5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4、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叹雄壮,意境高远。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55、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代:张志和
56、宋代辛弃疾
57、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5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59、天下英雄谁敌手?
60、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61、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创作背景
62、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6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4、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65、宋文天祥
66、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