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经典文案 > 二年级背诵古诗中秋月精选好句136句

二年级背诵古诗中秋月精选好句136句

时间:2022-10-08 12:00:54

1、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中秋节又名“拜月节”“女儿节”,古代女子大多足不出户。可在这中秋佳节,女子们却能携手共逛,猜灯谜、放河灯、看花灯等助兴活动数不胜数,甚至有不少男女因此巧遇,共结连理之好。

3、其二是说唐玄宗年间,杨贵妃与唐玄宗品尝胡饼,两个附庸风雅之人认为胡饼二字不雅,杨贵妃抬头望见一轮明月,便将胡饼改为月饼,自此人们一过中秋便想起月饼。

4、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5、中秋唐司空图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白话释义: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6、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7、这个习俗,相信很多人应该都不知道,在蒙古灭南宋后,汉人长期屈服于残酷统治下,为不忘屈辱历史,汉人便将胡头“芋头”示为胡人,争相食之。中秋之际正逢芋头丰收,便有了如此习俗。

8、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时中秋赏月习俗在北方还不很流行。

9、《潮州府志》中也曾记载说:“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清朝时《顺德县志》也有记载“八月望月,尚芋食螺”。

10、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11、望月有怀

12、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13、拜月娘拜月好头毛好嘴齿

14、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5、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

1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7、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8、《寄人》唐·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19、东也拜西也拜

20、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21、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22、据《酉阳杂俎》记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23、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24、《十五夜望月》

25、《礼记》中便曾记载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26、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27、更geng四声,迎ying二声,中zhong一声,秋qiu一声,月yun四声

28、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篇一

29、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30、宋朝时,中秋吃月饼这一习俗便开始广泛流传,苏东坡便写诗歌颂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明朝《梦梁录》中也记载说“八月十五日,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31、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32、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33、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34、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35、中秋节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八月十五月正高,月亮婆婆过生日。甜月饼、红柿子、苹果香蕉紫葡萄。送给婆婆过生日,婆婆对着我们笑。

36、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37、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38、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39、如果说中秋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仅仅是为了陶冶情操,寄托思乡之情,那吃芋头便为中秋增添了浓重的历史沉重感,它不仅代表了一个节日,还代表着那段被胡人统治的历史。

40、晏殊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

41、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42、自上古时期便奉行八月祈祀,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明世宗在位时,还特意在北京建月坛专用于祭月活动。《明嘉靖祭祀》中记载有:“夕月坛每三岁一祭,祭以丑、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则遣文臣,夕月则遣武臣。”由此便可见古代帝王对祭月的重视。

43、时至今日,桂花酒已成为不少地区中秋节必备饮品,于桂子飘香之际,饮一杯桂花酒品一口月饼,与家人齐聚共赏皎洁月光,实在是一件乐事。

4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45、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4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47、中秋节别名以及其他各种习俗

48、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49、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50、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1、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52、唐朝时,祭月仪式便已完善,《新唐书·卷十五》中便有记载:“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由此可见,唐朝祭月仪式之盛。

5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4、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55、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

56、宋代诗人苏轼在《八月十五日看潮》中写到:“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57、唐代李端便作诗说:“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到了明清二朝,中秋佳节更备受重视,其重要程度仅次于春节。

58、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地区一直延续着祭月仪式。

59、月宫中的桂树,也为中秋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自此喝桂花酒便与中秋佳节联系起来,中秋祭月之时,也大多用桂花酒。

6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1、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爷爷是个老红军哪,爷爷待我亲又亲哪,我为爷爷唱歌谣啊,献给爷爷一片心哪。

62、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63、如今,还有不少人延续这一习俗,从山南水北赶往钱塘江,只为观那震撼之景。

64、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白话释义:用眼看尽淮海,漫漫海上像银子一样白,千万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修治,桂树枝就会一直长,会撑破月亮的。

65、皮日休(约833--?),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66、中秋还有一习俗,便是喝桂花酒。

67、把酒问月

68、峨眉山月歌

69、中秋月的内容:中秋月圆,月光洒在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在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殚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月亮和孤寂桂树。

70、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71、(《全唐诗》)

72、六年级下册中秋节有关古诗,例如:

73、大是兄细是地月娘仔

74、中秋节月光光,全家一起看月亮,月儿圆月儿亮,月饼甜呀月饼香。吃月饼呀看月亮,说说笑笑心痒痒,吃月饼呀看月亮,说说笑笑心痒痒。

75、世人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亲人如月亮般遥不可及,中秋佳节,远在他乡的游子只能借“千里共婵娟”来宽慰自己。传至今日,中秋赏月不仅成了一雅事,还成了一不可或缺的习俗。

76、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白话释义: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到现在也不知道天上发生了什么事,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77、中秋还有观潮的习俗。

78、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79、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80、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81、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82、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83、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84、在浙江一带,中秋观潮可谓一盛事,“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短短几字,便将便写出潮水如火如荼的气势。

85、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篇二

86、中秋节的特色便是吃月饼,吃月饼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唐高祖在位时,李靖征讨突厥于八月十五凯旋,消息传来时,唐高祖正在吃胡饼(月饼),便与月亮对饮说“应将胡饼邀蟾蜍”。由此,胡饼便与中秋佳节挂钩。

87、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篇四

88、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89、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90、其实中秋自春秋时,便已有记载。

91、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92、唐代·王建

9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94、中秋吃月饼的说法

95、中秋月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晏殊

96、由此可见,古人吃月饼不仅是饮食之欢,更是欣赏其中团圆之义。吃月饼可谓是如今中秋节的主流,这千年文化竟能如此完好地延续至今,实在是让人感叹中国文化传承的博大深远。

97、很多诗人都会借中秋月来写诗,下面是整理的中秋赏月李白诗句,欢迎阅读!

98、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99、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100、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01、月亮光光骑马燃香

10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03、中秋节还有一重要习俗,便是吃芋头。

104、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篇五

105、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106、你不可给阮割耳

107、《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8、中秋对月唐曹松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白话释义: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正看从海上冉冉升起的月亮。直到天边外面再没有天的地方,月亮都不曾只为一家人放光明。

109、中秋拜月习俗,今天虽存在于局部地区,但已不广泛流行。月亮在今天已失去昔日的神性光辉,月亮神话成为愉悦精神的口头作品。

110、月儿圆圆挂天边,饼儿圆圆甜又甜,脸儿圆圆笑翻了天,桌儿圆圆庆团圆!月儿圆圆挂天边,饼儿圆圆甜又甜,脸儿圆圆笑翻了天,桌儿圆圆庆团圆

111、作品原文

112、《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13、古朗月行

114、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2008年开始中国大陆将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期,如当天与周六周日重合,则在下周一补休一天。

115、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116、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117、自古至今“月圆人团圆”几字一直印在人们脑海中,无论是宋代苏辙的“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还是唐代白居易的“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亦或者是宋代辛弃疾的“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都是在借中秋月圆来表达自己思乡之情。

118、《中秋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开头便以埋怨的语气落笔,说月光令人费解、难以思议,它所照之处给天下人增添愁恨。然后具体描述月光带来的种种忧思:征人思家,院中离愁,宫中哀怨,战俘怀乡。月光引得种种人断肠落泪,而月亮却浑然不觉,简直是普天下头等傻瓜。全诗构思独特,诗人貌似咏月,实为讽世,手法别致新颖,且不乏幽默风趣。

11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20、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121、祭月习俗不仅盛行于宫内,还流行于民间,宋朝《新编醉翁谈》便有记载说:“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颜如皓月。”

122、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123、《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4、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篇三

125、其中“夕月”一词便是指中秋,在古人意识里“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月亮于古人而言便是“天下和”的信仰,祭月之时便是中秋之日。

12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127、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话释义: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128、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129、《爷爷为我打月饼》

130、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131、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32、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133、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134、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135、其实古代拜月习俗,今天可以进行有效转换利用,如果将虔诚的叩拜变为一种特定的趣味化的游戏,拜月活动就可增添我们的生活情趣。比如拜月祈福、拜月问姻缘、拜月求平安等,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愿望的表达,在嬉戏中获得一种心理满足。

136、《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