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孝子故事典故简短
1、庚黔娄于是取来粪便尝了尝,其味有甜味,果然其父久久不能痊愈,让庚黔娄甚为担心,这就是“尝粪忧心”的故事。
2、孝子和亲人是心连心的,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亲人,尤其是在远离他们的时候,更会牵肠挂肚;而当亲人有病痛或生命垂危时,更让孝子们的神经绷得紧紧的。这可能是古今孝子都相通的地方。
3、(原文)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4、(原文)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5、相传,东汉广汉郡雒县汛乡(今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有一姜姓人家,其子姜诗,自幼聪明,与当地大户庞盛之女庞三春结婚。姜母害眼病,梦中神仙告知“临江水可治”。姜诗遂辞官,千里背母回到老家。庞三春每天从七八里外的临江中挑水为婆婆洗眼。
6、郭孝子是个练武的人,他的事迹很像武侠,又很像童话,放在《儒林外史》里很奇怪,他就是寻找父亲,找了二十年,自叙是“走遍天下”,书里写的是他从南京到西安,再到四川,终于找到了父亲,而父亲已经出家,并不认他。
7、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预汗,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8、旧约-箴言:第13章24节: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
9、(原文)王仆射在江州,为殷、桓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王绥在都,既忧戚在貌,居处饮食,每事有降。时人谓为“试守孝子”。
10、(译)孔安国作孝武帝的侍中时,很受器重。孝武帝去世时,孔安国是太常卿,他身体一向瘦弱,穿着大孝的衣服,整日泪流不断,看见他的人都觉得他是个真孝子。
11、南齐庾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12、韩非:强家无恶奴,慈母有败子。
13、德行第一之四十七、二吴之哭
14、孝子之至孝,甚至可以放弃自己官位,当然还可舍弃其他东西而在所不惜。元朝高则诚在《琵琶记》中说:“书,我只为你其中自有黄金屋,却教我撇却椿庭萱草堂。还思想,休休,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爹娘。”现代人读来,不知另有一番滋味否?
15、中间甘露寺僧到四川寻郭孝子,还带出了萧云仙,也是一个侠客。其吩咐老和尚假装不知情回去,又在恶僧要劈开老和尚头颅时飞弹出手,更是通俗小说家的惯用笔法,用在儒林外史里很奇怪。不过郭孝子和萧云仙二位侠客的故事只是插曲,且二人酒店偶遇,孝子劝诫他不要做侠客,要去从军报效国家,想来这也是老郭半生寻父有了着落,想做而已无力去做的事。
16、德行第一之四十六、安国涕泪
17、(译)王愉在荆州的时候,遭到殷仲堪、桓玄的驱逐,他逃到了豫章,生死未卜。儿子王绥在京都,听到此事后满脸忧伤,起居饮食都大不如从前。人们称他为“试守孝子”。
18、(译)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司马炎对刘毅说:“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刘毅回答道:“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伤生命,王戎却是用毁伤生命去尽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而应该去为王戎担心呀。”
19、南齐高士庾黔娄,是一个有孝心的人,在外做县令的时候,一直挂念着家中的父亲。其赴任不满十天,即心惊流汗,心想是不是家中有什么事情,于是便辞官还乡。
20、旧约-箴言:第22章15节: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远远赶除。
21、德行第一之十四、王祥事母
22、德行第一之十七、王戎死孝
23、有一天,庞氏挑水回家,路遇太白金星为坐骑讨水喝。庞氏生性善良,一口答应。但看着两桶水瞬间被喝光,庞氏心中暗自叫苦。金星看了,笑着给了她一条鞭子,让她拿回家插在水缸上,便可不用再挑水。庞氏将鞭子拿回家插在水缸里。水缸霎时水满,且舀了又满。
24、(原文)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25、郭孝子是书里的诸多孝子之一,也是书里的诸多侠客之一,很有传奇色彩。
26、到县未旬日,椿庭遘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27、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诊断病情除了用中医把脉观色以外,民间不懂医术但颇有孝道之人还有一种特殊判断病情之法,就是“尝粪辩疾”。据《梁书》记载,公元449年,一个名叫庚黔娄的人,其父得病卧床不起,于是辞去官职回家服侍他的父亲,有人告诉他说,要想知道你父亲的病情如何,需要尝尝他的粪便,如果味道是苦的,说明没什么大碍,很快就会康复,如果味道有甜味,意味着病情严重,并且还会继续恶化。
28、庾黔娄回到家中,才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已近弥留之际。医生特别嘱咐庾黔娄,如果想知道病人的吉凶,可以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如果是苦的,则表示已有好转的迹象。
29、郭孝子这一段故事,紧跟在祭祀泰伯典礼之后,可谓一曲孝的赞歌。但这孝已经让郭孝子付出太多,不过这是他个人选择,确实令人感动。这位孝子大概是与和尚有缘,到了西安认识了海月禅林的老和尚,是前面有一回里帮助过牛浦郎的甘露寺僧,是一个慈悲的出家人,但是有趣的是这和尚一直未有名号,就叫老和尚。孝子路上遇到老虎和独角的雪白怪兽之后,又到一个小庙里见到一个老和尚,这老和尚还介绍自己的雪道兄给他认识,一只角一只眼的异兽罴九。后来到四川寻着父亲,又是个和尚,他一直服侍到父亲去世,背着骨灰回乡去了。
30、孝子之至孝,甚至把亲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以至于可以用己身来换他身。当今有许多报道,一些子女把自己的器官、骨髓移植给父母,不就是这样吗?
古代孝子故事典故简短
31、(原文)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
32、椿庭是一个典故。《庄子·逍遥游》中说到“上古有树木大椿长寿”;《论语·季氏》中又说到“孔鲤趋庭”,受到父亲孔子的教诲。后来就组合成“椿庭”一词,作为父亲的代称(萱堂则指母亲)。遘是遭遇的意思。
33、德行第一之二十、灭性之讥
34、医生走后,庾黔娄悉心照料着父亲,并亲自尝了父亲的粪便,却发现是甜的。庾黔娄顿觉大事不妙,看来父亲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于是,便在夜里跪拜北斗星,为父亲祈祷,希望父亲的病情能够有所好转。
35、尝粪忧心是二十四孝之一,讲述南朝时期孝子庾黔娄的孝行。
36、(译)王戎丧母后,他的尽孝之情超过了平常人。裴楷去他那里吊唁后回来说:“如果悲痛真的可以伤及人的生命,那么王戎不免遭到以孝伤生的指责。”
37、(原文)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濬冲必不免灭性之讥。”
38、德行第一之四十二、试守孝子
39、(译)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好,后母就经常让王祥看守它。一天突然风雨大作,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王祥曾在别的床上睡觉,后妈亲自去躲在暗处想砍死他,恰好王祥上厕所,后母只是空砍到被子上。王祥回来后,得知后母为这事很遗憾,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求杀了自己。后母于是感动醒悟了,从此像关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关爱王祥。
40、但姜诗姑妈之女秋姑,爱搬弄是非,在姜母面前说庞氏坏话,致使姜母刁难庞氏,庞氏始终无怨言。
41、姜母见庞氏没挑水,水缸却天天是满的,深感奇怪。秋姑趁势又在姜母面前造谣生事。姜母听后,拿秤砣砸烂了水缸,把鞭子扯成五节,并强逼儿子姜诗休妻。孝子姜诗无奈写了休书,庞氏被姜母赶出了家门。此后,庞氏借住在白云庵,捡柴为生。尽管受尽委屈,每天依旧用捡柴卖得的钱,买鱼烹好后托邻居送给公婆。
42、孝子的故事就此闭幕,萧云仙一番事业开场。
43、姜诗的儿子叫姜石泉,也称为安安,当时只有七岁,他担心母亲庞三春在庵堂里挨饿,便每天把自己要带入私塾的白米积攒一把藏在土地庙的小洞里。日积月累,安安终于背着积蓄起的一小口袋米前去看望母亲。这也便是戏剧中常出现的“安安送米”典故。安安除上学、侍母外,还顶替母亲到临江挑水为奶奶洗眼。不久,安安不小心掉进江里淹死,姜氏夫妇悲痛万分,又怕母亲知后加重病情,遂谎称安安仍在上学。
44、(译)吴郡的陈遗,在家里十分孝顺父母,***妈喜欢吃锅巴,陈遗在任吴郡主薄的时候,总是带着一个袋子,每次煮饭,就把锅巴收集在口袋里,回家时送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攻打吴郡,袁山松当日带兵出征,此时陈遗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就带上随军出发了。沪渎一仗,官军大败逃溃,跑到了山里,很多人都饿死了,惟独陈遗因为有锅巴得以活了下来。人们认为这是他笃行孝道的报答。
45、姜氏一门三孝,感天动地。不久,舍侧冒出一股清泉,味同江水,并且每天从泉中跳出鲤鱼一双,供庞氏孝敬公婆,这就是人们说的“涌泉跃鲤”故事
46、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
47、德行第一之四十五、纯孝之报
48、(原文)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
49、(译)吴坦之、吴隐之兄弟住在丹阳郡公署的后面时,他们的母亲童夫人去世了。兄弟二人朝夕到母亲的灵前跪拜,一念及母亲,或者宾客吊唁时,二人便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悲痛欲绝,路人都为之落泪。韩伯当时是丹阳尹,他母亲也住在郡署里面,每次听到吴家兄弟二人的哭声,就心里感伤,对韩伯说:“你以后如果作了选拔人才的官,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两个人。”韩伯也很欣赏二人。后来韩伯果然作了吏部尚书,此时大哥吴坦之已因悲伤过度身亡,小弟吴隐之因此而富贵显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