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抗礼
1、敦诗说礼、
2、礼让为国、
3、[近义]平起平坐。
4、先礼后兵、
5、礼顺人情、
6、[释义]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7、礼贤下士、
8、爱礼存羊、
9、[例句]文龙也不谦让,居然分庭抗礼,与崇焕对坐谈天。
10、礼崩乐坏、
11、例句:他很年轻轻,才十八岁,长得挺帅,俊逸中透出文雅,彬彬有礼。
12、分庭抗礼[fēntíngkànglǐ]
13、礼义廉耻、
14、彬彬有礼[bīnbīnyǒulǐ]
15、导德齐礼、
16、礼仪之邦、
17、礼奢宁俭、
18、傲慢无礼
19、知书识礼、
20、[岀处]《庄子•渔公》:“万乘之王,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
21、克己复礼、
22、知书达礼、
23、礼尚往来、
24、博文约礼、
25、诗礼传家、
26、知文达礼、晨参暮礼、烦文缛礼、卑辞厚礼、至心朝礼、恭而有礼、甘言厚礼、言之有礼、过庭闻礼、富而好礼、引经据礼、各不为礼、知书通礼、践律蹈礼、慢腾斯礼
27、分庭抗礼、
28、来而不往非礼也、
29、以礼相待、
30、[反义]众寡悬殊。
分庭抗礼
31、[释义]庭:庭院;抗:对等。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彼此地位或势力相等,平起平坐或互相对立。
32、[用法]作宾语、谓语。
33、礼轻情意重、
34、彬彬有礼、分庭抗礼、克己复礼、傲慢无礼、繁文缛礼、知书识礼、博文约礼、顿首之礼、三茶六礼、导德齐礼、敦诗说礼、知书知礼、通书达礼、焚香顶礼、通文达礼
35、俭不中礼、慢条斯礼、家无常礼、慢条丝礼、轻薄无礼、牵经引礼、明媒正礼、傲慢少礼、虚文缛礼、分庭伉礼、慢条厮礼、谦谦有礼、躬身行礼
36、填成语:分庭抗礼(fēntíngkànglǐ)。
37、诗礼之家、
38、扩展资料:
39、[释义]: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后用来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对立。
40、不是成语,正确的成语应该是“分庭抗礼”。分庭抗礼(拼音:fēntíngkànglǐ)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分庭抗礼”原义是客人与主人分立在庭的两侧,以平等的地位相对行礼(庭:庭院。抗:对等)。后用来比喻彼此地位或势力相等,平起平坐或互相对立。成语出处,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通“抗”)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庄子·渔父》)。示例,蔡东藩《明史演义》:“文龙也不谦让,居然分庭抗礼,与崇焕对坐谈天。”
41、卑礼厚币顶礼膜拜、
42、三茶六礼、
43、【分庭抗礼】
44、彬彬有礼、
45、礼轻人意重、
46、分庭抗礼[fēntíngkànglǐ]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出处《庄子·渔父》:“万乖之主;千乖之君;见天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例句:在杂文方面,没有人可以与鲁迅~相关人物: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先祖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来因为得罪了宋国的宰相而被杀,他的曾祖孔防叔被迫逃到了鲁国,家道也因此衰落下去。到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时,因为立了战功,才被封为贵族最低的一等武士,做了小县城陬邑的县长。
47、在补教界里,这两家老字号长久以来一直都是分庭抗礼,学生人数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