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2、因为是游子思妇彼此思念,所以整首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伤,特别是最后两句,更把这种痛苦推向了高潮。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4、这样的写法就是一种“悬想”的方法,即不写此处写彼处。杜甫的《月夜》就是这样的写法。杜甫不写自己想念妻儿,而写妻子想念自己,这样就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游子回家的希望渺茫,因而思念妻子的情感更为强烈。
5、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6、《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
7、游子思乡的苦闷。
8、作者为东汉无名氏,体裁为五言诗.《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9、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tóngxīnérlíjū,yōushāngyǐzhōnglǎo。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作者无名氏。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译文如下: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人。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10、从历史的根源来说;《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所以是乐府诗
11、是《古诗十九首》的一首,选自萧统《文选》卷二十九
12、重点句是“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13、这两句诗转换了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
1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5、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6、采之欲为谁?所思在远道。
17、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18、shèjiāngcǎifúróng,lánzéduōfāngcǎo。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cǎizhīyùyíshuí,suǒsīzàiyuǎndào。
19、《涉江采芙蓉》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20、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
2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háigùwàngjiùxiāng,zhǎnglùmànhàohào。
2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2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4、《涉江采芙蓉》的重点句应该是诗的最后两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5、《涉江采芙蓉》的主人公是思妇。是离乡的游子在江南家乡的思妇(即妻子)。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诗歌中的“芙蓉”(荷花)往往谐“夫容”之音,即丈夫的面容。
26、《涉江采芙蓉》出自汉代的《古诗十九首》,是思乡怀人的代表作。全诗如下:
27、: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