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2、墙角有几枝梅花,
3、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4、首句描写梅的生长环境,玉石做的门堂前有一棵梅花树,强调梅花生长开放在“白玉堂前”,白玉象征着洁净高雅,以环境衬托出梅的高洁和与众不同。
5、次句用设问和拟人手法提出问题:梅花究竟是为谁开放为谁凋谢呢?梅花的开放和凋零,本是自然现象,但作者联想到自己的人生起伏,自然感慨寄寓到梅花上,因而发出这样的感叹。
6、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7、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用梅花的暗香沁人,象征诗人才华横溢。
8、释义: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9、于是就写下这首诗。
10、宋王安石
11、王安石〔宋代〕
12、línghándúzìkāi
13、遥:远远的。
14、宋·王安石
15、宋代:王安石朗读:
16、wèiyǒuànxiānglái
17、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18、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9、为(wèi):因为。
20、为(wéi)有(yǒu)暗(àn)香(xiāng)来(lái)
21、知:知道。
2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3、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24、白玉堂前有一棵梅花树,梅树花谢花开,却不知为谁而开为谁而谢。
25、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26、诗的前两句写生长在墙角的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
27、此时王安石的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
28、《梅花》
29、梅花王安石〔宋代〕
30、yáozhíbùshìxuǎ
31、为有暗香来。
3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33、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34、墙角树枝梅,
35、比喻诗人品格高贵;
36、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
37、梅花/梅
38、整首诗反映了王安石处于艰苦环境的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
39、革命导师列宁曾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想支配,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新故相除”看作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已佚失,今存的只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残卷及《老子注》若干篇(条)为纪念这位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人民政府在临川区修建了王安石纪念馆,该馆于1986年冬建成之后,前往参观、游览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
40、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
41、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
42、凌寒独自开。
43、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隐居钟山。
44、遥知不是雪,
45、qiángjiǎoshùzhīméi
46、年复一年,不见旁人相惜,唯独那吹拂的春风,每年归来相探。
47、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
48、凌寒:冒着严寒。
49、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50、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5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5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