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3、《凉州词》【唐】王翰
4、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5、作者:王昌龄
6、翻译: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7、《出塞·其一》【作者】王昌龄【朝代】唐
8、《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王昌龄所处盛唐,所以在其边塞诗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但是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9、《从军行》【唐】王昌龄
10、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昌龄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11、《出塞》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12、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13、《出塞》共有两首
14、《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出塞二首·其一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5、唐王昌龄
1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7、《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18、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19、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20、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3、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24、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5、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2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27、《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慨叹千古边塞变迁,没有永久的和平,思念传说中的名将威名的边塞诗。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2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
2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30、王昌龄〔唐代〕
31、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将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在描写景物中,给予了深厚的感情。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3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3、《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34、出塞(其一)
35、《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36、《出塞》【唐】王昌龄
37、出塞七绝中的压卷之作
38、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
39、《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4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41、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42、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4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5、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46、《关山月》【唐】李白
47、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48、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卫青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49、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5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1、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52、《出塞》【唐】王之涣
5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4、但使:只要。
55、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56、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57、《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是其早年赴西域时所作,诗中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第二首诗则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
58、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59、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