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兔子的诗词歌赋
1、)盘古开天,(开天辟地,盘古破鸿蒙。)以及夸父逐日等。
2、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亮上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3、有吴刚伐桂
4、现在我们都知道天狗吃月亮其实是一种月食现象,而在古代人不理解的情况下也编出了一些相关的传说故事。比如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善良的公子,却有一个恶人母亲。这位暴戾的母亲为了捉弄和尚而做了一件坏事,被玉帝罚入地狱。这位公子非常孝顺,为了救母亲打开了地狱之门,然而却将恶人全部放了出来。这位被救出的母亲冲上天庭不但要吞掉太阳,还要吞掉月亮,但是她却惧怕锣鼓或者爆竹的响声,所以古时候的人们只要遇到月食的现象就叫天狗吃月,而且要鸣鼓或放鞭炮驱赶。
5、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仓喆造字,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伏羲画卦,雷泽华胥,西圣王母,北溟鲲鹏,千年应龙,羲和御日,常羲沐月,吴刚伐桂,共工触天。
6、解答: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类似的还有:吴刚伐桂,(唐代李贺诗句: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7、牛郎与织女也是一对苦命鸳鸯,偷吃禁果让玉皇大帝判他们一年只能见一次面。见面之时正是人间雨日农历七月初七。几乎每年都要下雨有人说那是牛郎与织女的眼泪,还有人说那是他们的爱情感动了上苍。
8、神农尝百草:神农是医药和农业之神,他亲自尝草药,一天中过70次毒,最后命丧于断肠草之毒。
9、兔子还是筑窟营穴的高手。《战国策·齐策四》记载:“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这就是成语“狡兔三窟”故事,比喻藏身之处甚多,避祸有术。
10、天狗吃月亮
11、夸父逐日:夸父追赶太阳,疲倦时喝干了黄河和渭河的水,临死时手杖化作桃林,为追寻光明的人继续解渴。
12、)女娲补天,(唐代李贺诗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13、后羿射日: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旱灾严重,后裔就奉天帝之命下凡射去了九个太阳,从此百姓安乐。
1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是吉祥且具有灵性的瑞兽,频繁出现在诗词歌赋、神话传说和古代文物、绘画作品、民间艺术中,被赋予吉祥、长寿、多子等不同的美好寓意,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15、除此之外还有盘古开天辟地:宇宙混沌了一万八千年,盘古醒来时看到了,就拿斧子将其劈开,轻的上升变成天,重的变成地。
16、嫦娥奔月是我国上古神话之一,类似的故事还有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大羿射日、涿鹿之战、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吴刚伐桂等。上古神话故事表现了远古先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在后世仍然具有文学意义,同时也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是中国神话体系的基础。
17、嫦娥奔月类似的故事还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
18、女娲补天:女娲炼五色石头补天,补好后又竖起了四根擎天柱,彻底的解决了天塌下来的后顾之忧。
19、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盘古开天。愚公移山,大闹天宫,沉香救母,精卫是炎帝的女儿,天真无邪,讨人喜爱。
20、正月点起兔花灯——传新有后;清明梁悬兔寒燕——消食祛病;端午绣制兔香包——驱毒进邪;中秋摆供兔儿爷——祈佑吉祥等。民间兔文化融合了各类民俗文化内涵,包括衣、食、住、行的各方面,充实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21、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牛郎织女。嫦娥奔月是华夏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尽管载人航天飞机早已于60年前就抵达月球,证明月亮上并没有天宫,但是浪漫的华夏人依然相信月亮上有嫦娥。
22、兔子的第三层文化形象可以概括为“民俗文化自然衍生下的祥瑞象征”。如果说兔子的文化形象第一层源于兔子本身的自然属性(迅捷、躲藏、繁衍衍生的强健、智慧、多子文化),第二层文化形象源于月神崇拜(兔子已成为“从属”,月神崇拜和西王母崇拜的一部分),那么在民俗文化的自然衍生下,兔子的文化形象自由生长,已然很难理清中间的脉络与逻辑。
23、夸父、后羿以及牛郎织女都是华夏神话时代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后羿还是嫦娥的丈夫。
24、愚公移山:快九十岁的愚公想要把门口的太行山和王屋山移开,智叟劝谏,愚公说自己虽然快要死了,但是子孙是无穷的,天帝被感动后移走了两座大山。
25、嫦娥奔月的故事就是神话民间故事。类似的还有很多: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盘古开天地、女娲炼石补苍天、女娲造人、共工怒触不周山、精卫填海、孟姜女哭到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说、牛郎织女、沉香救母、八仙过海、大禹治水、伏羲出世、吕洞宾卖汤圆等等
26、大禹治水:尧的时候,鲧九年都没有治水成功,他用的是填堵的方法,结果被杀。后来他儿子禹用疏导的方法治水成功了,舜禅位给禹。
27、兔子天敌甚多,除了逃跑、躲藏之外,其维持种群的第三个办法就是繁殖。苏澈《中秋夜八绝》写到:“暗添珠百倍,潜感兔多生”。正是由于兔子旺盛的繁殖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多子多福、人丁兴旺。
28、类似于嫦娥奔月的故事还有牛郎与织女的故事、七仙女下凡的故事等都是苦情故事。
29、兔子遇敌以逃跑为第一选择,也因此进化出了较快的奔跑速度。《孙子兵法·九地》记载:“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强调军队行动要如兔子一般迅捷。旧时我国民间中秋节给娃娃穿兔鞋的习俗,也是祈福小孩身体健康行动敏捷。
30、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的女娃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有关兔子的诗词歌赋
31、精卫填海:炎帝的女儿去东海游玩,不幸淹死在海里,于是灵魂化作一只名叫“精卫”的乌鸦,每天衔一点树枝、石子来填东海,想把海填平。
32、兔子的第二层文化形象可以概括为“万物有灵神话视界中崇月与长生的代表”。月亮中有兔子的神话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文化现象,在各国、各民族的民间传说中均有体现。但月亮、兔子、长生等文化意向的联系,在中国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33、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之一,和它类似的的故事有:
34、月兔图像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一直是以奔跑的姿态存在;西汉中期,出现了匍匐在西王母前,且口衔仙草的形象;西汉末东汉初年,出现了作为西王母的固定搭配图像的“捣药兔”;到东汉末年,月兔与捣药兔形象开始发生混合,出现了月中捣药的兔子形象;晋代后,月中捣药兔的形象日益强化,并取代了过去的月兔形象。
35、《夸父逐日》是神话故事,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和为后人造福的精神,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追日指的是相传在黄帝时期,夸父族首领夸父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时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了解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
36、)后羿射日,(唐代李白诗句: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37、月中有兔的神话形象最早见于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其一号墓帛画中绘有月牙形状的月亮,月中有白兔与蟾蜍,据此我们可以推测月兔的形象至少在先秦就已经形成。
38、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后羿射日,蚩尤之战,哪咤闹海,八仙过海,牛郎织女,大闹天宫,愚公移山,白蛇传,孟姜女,玄鸟降世,伏羲画卦,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共工祝融之战,劈山救母,杜鹃啼血,三戏海龙王,龙女拜观音,月下老人的传说,吴刚伐桂,牛郎织女,观音送画
39、之所以将月亮与兔子联系起来有很多推测。晋代张华《博物志·物性》记载:“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认为兔子是明月之精,吸收月亮精华而繁殖。东汉张衡《灵宪》记载:“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像兔”。认为月中阴影的形状同兔子形似,因而附会出了月兔的说法。其实兔子是晨昏觅食的夜行性动物,其活动时间与月亮出现时间重合,由此产生“视月”生子的说法及兔子拜月的民间传说,因而兔子才会同月亮联系在一起。
40、兔子的第一层文化形象可以概括为“物竞天择自然铁律下以弱胜强的生命强者”。在自然界食物链中,兔子属于位阶较低的食草动物,如果直接从它的自然特性方向延伸,那它的文化形象应该是偏负面或弱势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41、女娲造人:女娲一个人很孤单,就仿照水里自己的倒影捏泥娃娃,取名为人,捏的速度太慢,就拿藤条和泥浆甩泥娃娃,于是人类就布满了大地。
42、有一天,精卫在海边游玩,被大海淹死,她死后,精卫的灵魂化成鸟儿,她对大海恨之入骨,所以每天叼石子投向大海,从不间断,立志要把大海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