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是自强不息吗
1、杨时、游酢二人侍立时,程颐是早知道的,自己之所以瞑目很久,也许是有意考验二人是否领悟到了静敬之道。
2、达摩祖师见他心诚意坚,于是就把衣钵传给他。
3、让杨、游二人久久侍立,以至门外雪深一尺,恐亦非程伊川的本意。
4、为人要学会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会让别人尊重自己并且重视自己
5、程朱一派理学家讲求圣王之学,自认为是儒家道统的中兴大师,注重静坐、静修、诚、敬的内心修养功夫。
6、程门立雪表现的是一种精神,是尊师重道的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是学生的应有的一种修养。
7、但不少图画在表现这个故事时,一般把程颐画成坐在室中,弟子杨时、游酢则站在门外,杨、游二人身上都落上了雪花。
8、“敬”是程朱理学的一种内心修养功夫,让自己的注意力时时集中于道德理性,一心想着天理,使内心不为外物所累,情感的发生都能符合天理;
9、第三部分(静的功夫)
10、这是为什么呢?众所周知,禅宗讲顿悟,要求参禅者心静,心中万念俱无。
11、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12、由此,我们会想起另外一个故事。
13、程颐还特别要学生们练“静敬”的功夫。
14、尤其是程颐,他可能从慧可立雪中悟到一定的道理,认为如果用主敬的方法代替佛道主静的方法,便很容易达到对伦理纲常的敬畏心,从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并能真心实意地去履行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达到慎独的精神境界,以虔诚的心理专一于天理。
15、遇到困难要知难而上,信念必须坚定。
16、伊川说“贤辈尚在此乎”,是他并不知二子尚未离去。
17、认为二子立于门外,实出误会。张先生还说“伊川瞑目而坐,是在作气功”。
18、第一部分(简介)
19、“程门立雪”的故事流传很广,成为历代学界佳话。
20、中国古来有尊师的传统,程门立雪,人们也以之为尊敬老师的典故,因此,后世以此作为尊师的典范来教育后代。如元虞集《道园学古录》中就有“将车昔念于聚星,就业常容于立雪”的句子。
21、他们两个人在大雪中坚持着,坚持站着等待着老师醒来,等待老师醒过来给他们讲解问题。当程颐老师睡醒的时候,发现门外站着两个“雪人”。
22、“程门立雪”的故事见于《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其原文是:“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即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23、当时,达摩祖师正在静修,那夜,先是下起小雨,后来变成大雪,慧可顶着雨雪,冒着严寒,在山洞外一直站到第二天早上。
24、过了一会儿,天空中渐渐地下起了鹅毛大雪。天气也开始变得很冷。雪越下越大,天越来越冷,但是老师还在睡觉。他们依然很有礼貌,没有打扰老师,而是在大雪中等待。这时候,杨时的朋友游酢因为寒冷的冬雪天气已经坚持不住了。他有好几次想要把程老师叫醒,但是杨时没有让他这么做。
25、北宋的时候,有一个大学问家,他的名字叫做杨时。杨时这个人是一个非常有礼貌,也很谦虚好学的人。不管遇到什么的困难他都想办法把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识从别人那里获取。主要是和学习有关的事情,哪怕是付出再大的代价他也要做到。
26、人们将“程门立雪”传为美谈,本意是在宣扬师道尊严。
27、求学一定要学会坚持,千万不可以半途而废
28、只是“立雪”二字并不恰当,好像是立在雪中,其实是立于下雪之时。
29、当年,佛教禅宗二祖慧可前去拜见达摩祖师。
30、第二部分(张岱观点)
程门立雪是自强不息吗
31、程门立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32、程颐时时处处使自己处于一种涵养内心的状态,尤其喜欢静坐,静坐时使自己的内心关注于天理,并逐渐达到纯然天理的境界,通过这种静态式的功夫完成内心的道德修养。
33、程颐一生都是以此为目标的,如他65岁时,被遣涪州编管,在前往涪州途中横渡汉江时,水很急,行至中流,船几乎要翻了,船中人吓得号哭起来,唯独程颐“正襟安坐如常”。
34、“诚”则是通过持敬所要达到的纯然天理的状态和境界,“诚”时,人们心中只有天理,就不会被外界事物所累了,心中的邪念也就不复存在了。
35、慧可能入静,并且达到一定的境界,所以达摩传给他衣钵。
36、面对“中流舟几覆”的险情会显出一副超然神态的程颐,忘却了当时的处境,长期的内圣功夫使他的心中“只有天理的存在”了。
37、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说的是宋朝时的杨时四十岁的时候,在洛阳去见当时的著名的理学家程颐,请教问题。恰巧碰到程颐睡午觉,杨时就在门外等候,当时天正下雪,杨时并没有因下雪就回去了。等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积了有一尺多厚。程颐很感动。杨时尊师的精神,为后人称道,也留下千古传诵的“程门立雪”的典故。
38、同船父老问他时,他回答道“心存诚敬尔”。
39、你好主要优点是(尊师重道)(勤学好问)
40、张岱年先生曾专门撰文《辨程门立雪》,指出《二程集》中记载明说“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显然二子侍立是在室内,并非在门外。
41、实际上,这是与事实不符的误解。
42、杨时、游酢果然不负众望,尤其是杨时,程颐非常赏识他,当杨时南归后,杨时的政治地位和学术地位都相当高,史称“东南学者唯杨时为程氏正宗”。
43、应该说,张岱年先生指出的是正确的。
44、程门立雪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音zuò)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45、那一年,杨时已经四十岁了,有一次他和他的好朋友游酢提前约好了一起找程颐,程颐是当时很有名的一位大学问家。杨时和他的好朋友游酢走到程颐家的时候,得知程颐当时正好在家里面睡觉。由于杨时是一位很懂礼貌的人,于是他就觉得自己不应该在老师睡觉的时候去打扰老师,即便是自己很渴望马上学到知识。就这样杨时和他的朋友两个人就安安静静地站在老师的门口,等待老师醒来。
46、程门立雪是出自历史故事。
47、程门立雪反映的是尊师重道,对知识无比渴求的精神。同时也反映出求学要有一种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态度。
48、程门立雪的故事是这样的:
49、这个故事又见于《宋史》卷四百二十八《杨时传》,原文为:“(杨时、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50、元朝的谢应芳在一首诗中谈到杨时说:“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载道归东南,统绪赖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