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名句感悟
1、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经文:六亲不和,有孝慈。
3、生活里我们总是以各种理由为自己的不去尽孝而开脱,可正如先有道后有德,人生也只有越孝越顺。
4、世人的福祸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们的生活只有符合自然的规律,符合因果的规律才能有所收获。
5、六亲不和,有孝慈。
6、学习《道德经》的感悟:所谓不争就是双方都知道彼此的斤两,所以不争。争的情况只有一种情况:有且只有一方不知深浅,一定要争。是有人一定要跟圣人争,圣人不争不是争不过,而是没必要。
7、追求平衡:道德经中提倡“中庸之道”,主张追求平衡和中和。这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极端和过度的现象,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平衡和中庸之道,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
8、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多听少说,顺其自然。狂风不会刮一早上,暴雨不会下一早上。
9、尊重他人:道德经中强调“以德报怨”,主张尊重他人,不以恶报恶。这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我们应该更加尊重他人,以善待人,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10、这场人伦危机的根源何在呢?老子宣说是:“六亲不和”,亲情爱意的天性丧失是这场人伦危机的根源。庄子说和有“人之和”和“天之和”二种,只达到“人之和”而未达到“天之和”,则不是全德之人。
1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2、千万人中或有一个绝情父母,心中没有儿女,但他们还不能心中同时没有天地。他们还有最后丁点对天地的良知,还具有最后丁点天地良心,因此也可以被称为良知未泯(善根未断,还有拯救的希望)。
13、(相比而言)以食物奉养双亲是很容易的,以怀有敬意奉养双亲则很难。
14、道德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通过阅读此书可以帮助我们认知世界、自我思考及内心成长。在听完道德经后,我产生了以下几点感言:
15、国家混乱,有忠臣。
16、知⼈者智,⾃知者明。胜⼈者有⼒,⾃胜者强。
17、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兮若无所归。不⾃见,故明;不⾃是,故彰;不⾃伐,故有功;不⾃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8、庄子讲了一段孝道的经典:“(以养孝易,以敬孝难。)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19、大道废,有仁义。
2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2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之。
23、孝道危机在前,慈道危机在后。这个后果是因为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这句经文,还是老子的警告没有被重视呢?孔子把父父子子作为心中的崇高理想,但很多男性已经没有父亲的天性了,剩下的只有母亲不离不弃。如果最后这道人伦防线也失守了,这个孩子就成为孤儿了。母亲依然伟大,部分父亲已经不再伟大。作为一位华人的文化使者,孔子该作何感想?
24、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25、在这个章节中,强调了古老的道德规范和现代的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通过尊重古老的道德原则和教义,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现代世界的运作方式,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这种方法是基于对于过去历史和经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也就是所谓的“道纪”。
26、因为道德经的深刻内涵和哲学智慧,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它深入探讨人生的哲学问题,为我们人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帮助和指导。
27、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8、祸莫⼤于不知⾜,咎莫⼤于欲得。故知⾜之⾜,常⾜矣。
2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0、顺势而为,以柔克刚--道德经中也提到了顺势而为、以柔克刚的观念。这种以柔制刚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沟通中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我们要学会寻找事物本质,学会在某些情况下,采取缓和态度进行沟通,平衡好自己情绪和沟通效果之间的关系。
道德经经典名句感悟
31、总之,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我更加注重自然、平衡、尊重和内心的宁静。
3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3.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33、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3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6、人无完人,世事无常--道德经中讲到了世界的无常和人性的缺陷,启示我们在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失败和不如意时,更应该有一颗宽容、平和的心态,学会接受不完美和变化。
37、天之道,利⽽不害。圣⼈之道,为⽽不争。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8、学习道德经是人生中能够走得安心Ⅰ懂得人性的调理和转变。能够有感恩。善德良言。对人或事,有一定的凉解和善意。为绕着人生的顺其自然的态度。不会给人们在生活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懂得感恩之心,接受不同的人生观。走出困境,从中找到美好生活。我最初学习也没什仏才知,是不够撑握的理解。还是在感恩头条给于我无限的好机会,努力学习多的知识,走好人生道路!
39、天之道,利而不害。
40、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41、这一章强调了“无”的概念,描绘了人们对于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的认知难度,如夷、希、微等。但是,这些看似模糊不清的概念,实际上是无处不在、深刻而真实的。它们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整体,同时它们也没有明显的界限和形状,因此无法用言语准确描述。最后,这些概念都归于“无物”,也就是没有任何实质的东西,只是一种混沌的状态。
42、华人文化精英应该弘扬孝道和慈道,恢复华人父慈子孝的伟大传统。
43、(相比而言)让双亲忘记儿女是容易的,让双亲把儿女和天下同时忘记是极难的。
44、理解事物存在着矛盾,也存在着对立统一转换
4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46、不仅孝道在衰落,父母的慈道也在衰落,至少父亲的慈道在衰落。
4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48、释德清注:“上古虽无孝慈之名,而父子之情自足。及乎衰世之道,为父不慈者众,故立慈以规天下之父。为子不孝者众,故立孝以规天下之子。是则孝慈之名,因六亲不和而后有也。”说得甚为透彻。
49、此段真是令人荡气回肠的孝道真谛,孝道第一的曾子也自愧不如。庄子这段话可以看作老子的上课笔记。说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对孝道很排斥,那是不理解老子是真正弘扬孝道的。
50、自我修养,对内求道--道德经中,提到了心灵的修行和对内求道。人需要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通过修身、养性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也提醒我们要注重自我提升和修养,从内而外地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和有价值。
51、华人将承载什么样的文化呢?一旦丢弃了华人固有的父慈子孝的文化传统,我们必将两手空空。孝道在衰落,父母很悲哀,后人岂不悲哀?后人哀之而不警醒,复使后人哀之也。
52、有智慧的不会多言,那些多言的人,一定是没有智慧的。
5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则”说明一切物体都源于无,始于道,而“道法自然”则说明道依循于自然,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道的法则。
54、圣贤之人不积累财物,会一心想着人民,这样自己反而会变得富有。给与人民,奉贤大众,这样自己得到的反而越多。
55、道德经学习的意义在于:理解宇宙万物运行法则。反者,道之动。”万物都沿着相反的方向不停运动,最后回到原点,以此循环往复。
56、一位高学历父亲的儿子已经长到10岁了,这位外表光鲜的父亲从来没有为儿子花过一分钱,根本没有父亲的责任感和亲情,慈道尽失。因为他心中只是希望为前途成功而奋斗,原来指望妻子家资助他,妻子发现丈夫根本没有亲情爱意,心中只有前途金钱,没有满足他的愿望。于是这位高材生对亲生儿子视为路人。这不是个案,华人不愿意宣扬家丑而已。
57、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58、(相比而言)以儿女忘记双亲是容易的,让双亲忘记儿女是极难的。
59、慧智出,有大伪。
6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道德经经典名句感悟
61、天地自然尚且不会让狂风暴雨长久,何况是人呢?
62、求得内心的宁静:道德经中提倡“无为而治”,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这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忙碌和焦虑,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
63、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64、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在我听道德经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65、顺应自然:道德经中强调“道法自然”,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和改变自然。这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破坏所带来的后果,我们应该更加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
66、(相比而言)以充满爱意奉养双亲是很容易的,以心中彻底忘记双亲是极难的。
67、何为六亲:父母、兄弟、妻子,这是世人最亲近的家人,一旦没有了家人,我们能够孤独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吗?我们应该高举孝道的大旗,今天的孝道已经面临极大的危机,父慈子孝的华人文化日趋衰微,华人痛心不已。
68、(相比而言)使双亲同时忘记儿女和天地是容易的,但使天地忘记我极难极难。
69、(相比而言)以怀有敬意奉养双亲是很容易的,以充满爱意奉养双亲则很难。
70、即使你忘恩负义,对天地之德毫不领情,甚至骂天骂地,天地依然无怨无悔,供养你阳光、空气、水,还让你脚踩在大地上。
71、强盛的大国不要总想着兼并那些小的国家,小国也不要过分的顺从大国。这两者都能够实现自身的愿望,强大的一方更应当谦下!第五章》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72、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读后感这里的为学日益,是说探求外物的知识,然后就会增加自己的见识和智慧;然后为道日损,是说领悟道理、自然,就会逐渐减少欲望,最终无为;但是无为不是什么都不作为,而是不妄为;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君子有所谓有所不为。求道就是在逐渐减少自己的杂念,知道自己真正要干啥,或者说应该干啥。简单来说就是,提升了自己的本事,同时清晰了自己要做的事;用道来清晰自己的思路,用学来完成自己的思路;所以才能念头通达,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