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陶行知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
1、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学体制多元化问题。政府办教育的职责问题。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多元化筹资体制问题。教育体制进一步改革,不仅要有价值追求,还要有更多的关注实现价值的激励机制的约束条件。
2、他的生活教育源于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形成和完善于长期的办学实践。
3、教育是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教育方面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我们都知道,读书改变命运,这就话在古代适用,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也同样适用。教育改革是让我们的考试可以更加合理化,让每一个学子都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提升国家整体的教育水平。中考和高考的改革可能对我们的影响更大,决定我们人生的方向。
4、我们要虚心,虚心,虚心:承认我们一无所知,一无所能。我们要学习,学习,学习:达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贡献,贡献,贡献:实现文化为公,天下为公。——陶行知
5、意义:陶行知在“第一流的教育家”、“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学做合一”、“‘伪知识’阶级”等文章中所阐述的观点和事实,经过七十多年的考验,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6、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7、儿童的生活,是一面社会的镜子。幸运的儿童,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过儿童节。我们不但要为儿童争取一日之快乐,而且要为儿童争取长期之幸福。——陶行知
8、我们对于书的根本态度是:书是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做”的工具。工具是给人用的;书也是给人用的。用书必有目的。遇到一本书,我们必须问:您能帮助我把这件事做的好些吗?您能帮助我过更丰富的生活吗?——陶行知
9、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完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改革。率先实现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0、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山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
11、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1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13、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种种正当娱乐的良好习惯,使他习与性成,将来离校之后,继续将他空闲时的精神,归纳在这种正当娱乐当中,这是很重要的教。——陶行知
14、实施大学区制管理改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15、中国教育改造的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学生能用这方法和能力,去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离开先生也能单独做事。”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
16、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
17、《中国教育改造》是陶行知教育学的代表作,收有《教学合一》《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平民教育概论》《我们的信条》等名篇,全面反映了作者教育救国的思想。
18、如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
19、《中国教育改造》中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七十年后的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这一方面说明陶行知视野的宽广,研究问题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界旧习惯势力之大,老教育观念改变之难。他在“第一流的教育家”、“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学做合一”、“‘伪知识’阶级”等文章中所阐述的观点和事实,经过七十多年的考验,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0、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21、学习外国文好比是配一副万里眼镜。这种眼镜,每一位追求真理的青年都应该戴,而且应该自己磨。怎样磨呢?要风雨无阻,行住不停,天天磨,月月磨。磨它五年十载,总会成功。倘一曝十寒,时学时辍,到老无成。——陶行知
2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陶行知
23、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24、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陶行知
25、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
26、《中国教育改造》提出了教育改造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指出了教育改造的方法和思想,体现了陶行知作为著名教育家一贯的思想和观点,其中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
27、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8、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29、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30、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概述陶行知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
31、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陶行知
32、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几方面,是争取大众解放、民族解放的教育
33、书中批判传统教育,倡导教育改革,强调平民教育,对现代教育者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让家长和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34、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35、局限性在于: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受美国权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混淆了教育同生活、学校同社会、教育同实践的本质区别,抹杀了教育、学校、教学的特殊性,否定学校教育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理论上存在一定缺陷。
36、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陶行知
37、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陶行知
38、生活教育培养人的基本生活本领掌握生话技巧,对人成长和踏入社会起着重大作用和意义
39、目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过程中,“生活教育”学说在全国各地有了新的发展。过去,陶行知在改造乡村教育时强调“教育与农业携手”,现在,安徽已发展为“农科教结合”,浙江、山西发展为“科教兴农”、“科教兴村”,全国是“科教兴国”。在山西吕梁地区发展为“村校一体”,在江苏江浦县发展为“村级大教育”。过去,陶行知曾批判“应试教育”和“杀人的会考”,现在,“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40、中国教育改造的现实意义是:1、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2、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教育改造总体上符合国情,使教育更加公平,社会认可度提高。
41、答: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学生能用这方法和能力,去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离开先生也能单独做事。”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
42、现实意义:培养孩子的情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孩子的处世能力等等。
43、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44、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便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陶行知
45、积极意义:在当时的环境中对于密切教育同生活、学校同社会、理论同实践的联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46、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47、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48、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只知学而不知做,就不是真的教育。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陶行知
49、家庭教育的启示,提出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实施早期教育,要注重孩子学习热情,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开始重视孩子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并为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共同创设适宜的家校环境.
50、生活教育的解释: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
51、我们所要的校容不是浪费的盛装,而是内心的艺术所追求的朴素的表现。我们的校容要井然有条,秩然有序,凛然不可侵犯之威仪。什么东西摆在什么地方或只许摆在那个地方,应该怎样摆,也只有那样摆,而不许它不得其所。——陶行知
52、培养孩子的情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孩子的处世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