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常管理 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2、研究表明,田螺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pH值为7~8、含氧充足的水域,特别喜欢群集于有微流水的环境中。
3、养殖田螺的水源水应是“肥、活、嫩、爽”,水色呈黄绿色,无污染;养殖池中的水深控制在30cm左右,水体无污染。通过控制换水频次和换水量,调节池内水温和补充池内水体溶解氧量。
4、在水深30厘米左右的地方,田螺的聚集密度最大,因为这些水域水温适当,又含有丰富的溶氧和天然饵料。
5、在正常生活状态下,当水中含氧量高于4毫克/升时摄食良好;当含氧量降到3.5毫克/升时食欲会下降,摄食不良;继续降到5毫克/升时就开始发生现象。
6、3、饲料
7、田螺对水质要求较高,养殖田螺的稻田水质要求清新,并有微流水。田螺对水中的溶解氧反应敏感,当低于3.5毫克/升时摄食不良;低于1.5毫克/升时开始死螺。
8、种螺放养 一般3月下旬开始可陆续投放种螺。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泼洒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种螺可从集市选购也可自行采捕。每平方米放种螺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鱼。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螺应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9、在养殖过程中,田螺对水体中的溶氧比较敏感。
10、1、水温
11、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12、饲养管理 最初的三至四个月成长最快,以后逐渐缓慢,以至二年后则不再成长。因此,田螺在人工养殖期间要抓住时机,充分投饵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长成,这样螺肉大且柔软味美,为天然者所不及,产量也较高。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下脚料。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它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按田螺总重的1%-3%计算,二、三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投饲不必定位,并要多设投饲点。水温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时不需投饲。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摄氏度),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当水温在15-20摄氏度、28-30摄氏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则少投或不投。田螺在天然状态下,当年能长至6-8克的个体,而人工养殖的个体重可达12-15克。
13、、养殖田螺的池水深度一般以25-30cm为宜,在池底可铺垫厚度为10cm的肥泥,用微流水养殖,在繁殖季节和高温季节更要保持池水流动。
14、田螺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2度,这时田螺的食物摄入量增加,是增长最快的时期。然而,当水温超过30度时,田螺会在夏天钻入土壤,不吃东西停止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田螺的肉质会受到影响,变得坚硬。因此,水温是养田螺的一个重要环节,水温最好控制在26度以下,30厘米的水位最好,冬天冷的时候可以降到20厘米。
15、田螺对农药极为敏感,因此养殖稻田不能施放农药,一旦发现水质污染应立即注换新水,以保持水质的肥、活、爽。
16、4、其他
17、田螺养殖环境要求
18、首先含有大量铁和硫的水不适合田螺养殖,容易造成,即使存活,田螺壳和肉上会有红锈和棕红色。此外,田螺对水中溶解氧要求很高,极其敏感,当溶解氧达到3.5毫克/升时,会停止进食,当溶解氧低于1.5毫克/升时,会窒息而死。夏天温度高时,直至极易恶化,因此应定期加水或换水控制水质,保持水的流动。
19、2、水质
20、稻田养殖和池塘养殖田螺的模式,其中稻田养殖应注意农药和化肥的危害,注意用药量。为了不影响田螺的生长,还有预防和治疗天敌,主要是蛇、老鼠和鸟。水中的杂草要及时清除,巡逻工作要加强,患病的天敌和疾病要及时治疗。
21、田螺对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变化敏感,其正常生活要求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应不低于4.0mg/L,pH值7.0~7.5;田螺生长季节,水温应控制在20~26°C范围内。
22、虽然田螺对环境要求不高,只要有浅水和污泥的地方,都能生长发育,但是在人工高密度养殖时,要想取得更高的养殖产量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对水质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23、若用泉水或井水灌溉稻田养殖田螺,由于这些水体中溶解氧极低,对田螺的生长和繁殖不利,需要经常向稻田注入新水,使田水不断流动,可以增加水体中溶氧量和天然饵料,并能调节水温。
24、田螺是杂食性动物,主要吃深水植物和藻类,在人工养殖期间,主要吃蔬菜、瓜果。然而,不应该投喂变质或腐烂的饲料。此外,应及时捞出剩余的饲料,以免污染水质,尤其是在夏天,饲料容易变质。还应该注意喂食的时间和方法。如果是混养模式,浮游植物可以通过在水体中施肥来养殖,因此可以少添加饲料或不添加饲料。
25、水质调节 养殖池中的水质好坏是养殖田螺成败的关键之一。首先要保证水质优良,凡含有大量铁质和硫质的水,绝对不能使用。因为含铁量过高的水,放养种苗后率很高,能成活的螺壳上也附着红锈,甚至螺肉也呈现红棕色。硫磺水质同样使用螺具有硫磺臭味,不堪食用。养殖用水以稍混浊的河川或池塘天然水体最佳,不要过于清澄透明,水体应含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和充足的氧气。由于田螺对水中溶氧量非常敏感,当溶氧量在3.5毫克/升时,就不太摄食,降至1.5毫克/升时,就会,所以养殖用水必须清新,能用半流水式养殖较为理想。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保持30厘米左右。
26、当水温在30℃以上时需要加深水位,冬季需将水位保持在10-15cm深,通常可在白天降低水位,晚上增高水位,或者每周换1次水,以此保持水质新鲜。
27、通常如果水位过浅,田螺长期处于暴露的环境中就会,而水位过深,底层水的含氧量就越少,轻则食欲降低,重则窒息,所以养殖时需保持适宜的水位。
28、越冬管理 当水温下降到8-9摄氏度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的田螺用壳顶黏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田螺在越冬期间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换1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