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经典成语
1、出处: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2、遁迹黄冠:
3、拔宅上升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4、《道德经》第64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三山五岳,成语,泛指华夏大地各名山。三山,有三种说法:(1)是指华夏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三条龙脉:喜马拉雅山脉(盘古开天辟地、共工怒触不周山)、昆仑山脉(玉帝居庭玉京山、嫦娥奔月)、天山山脉(西王母娘居庭、女娲炼石补天);(2)是道教传说中的三座仙山:蓬莱(蓬壶)、方丈山(方壶)、瀛洲(瀛壶);(3)今人所喜欢的三座旅游名山:黄山、庐山、雁荡山。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三山五岳遍布华夏大地,或绵延千里,或高耸平原盆地之上,格外险峻。其中三山是华夏远古传说之地;五岳是中华文化的兴盛之地。三山五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与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6、长生不老
7、上善若水[shàngshànruòshuǐ]生词本基本释义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8、【拼音】zhuāngshēngmèngdié
9、【拼音】[dàqiǎoruòzhuō]
10、《道德经》第56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1、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2、成语出处
1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4、遁迹方外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例句:万法归宗,道法自然。杜健胶木杜仲,一朵在人群中开出的天然花。
17、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至。
1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9、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0、《太上纯阳真经·了三得一经》:“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肾为北极之枢,精食万化,滋养百骸,赖以永年而长生不老。”
21、、智慧精髓
22、刘复《奉答王敬先生》:“原来先生是个留学日本速成法政的学生,又是个‘遁迹黄冠’的遗老,失敬失敬。
23、在老子看来,寻求声誉、财物与顾全性命是相对不相容的。过于爱名利必定要付出很大的消耗,越大的积藏必遭受越大的损失。多藏,就是指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一个片面追求物质好处的人,一定会采用各种手腕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因不义而落入不利的因果,必将招致反噬。“多藏必厚亡”,并不仅仅指物资方面的损失,也指人的精力、人格、品德方面的损失。贪求私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欲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
24、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出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老子《道德经》
2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6、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8、基本信息
29、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
30、汉·应劭《风俗通·正失》:“俗说淮南王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鸿宝苑祕》枕中之书,铸成黄白,白日升天。”
道家经典成语
31、【释义】庄生:战国人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后遂以“庄周梦蝶、庄周化蝶、蝶化庄生、蝴(胡)蝶梦、蝶梦、梦蝴(胡)蝶、梦蛱蝶、梦蝶、化蝶、蝶化、化蝴蝶、蝴蝶庄周、庄周蝴(胡)蝶、蝶为周、周为蝶、漆园蝶、南华蝶、庄蝶、庄生蝶、庄叟蝶、枕蝶、蝶入枕、庄周梦、庄叟梦、庄梦、蘧蘧梦、梦蘧蘧、梦蘧、梦栩栩、栩栩蘧蘧、蘧蘧栩栩、蝶蘧蘧”等写虚幻、睡梦及边蒙之态;亦用以写蝶。
32、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3、一、自知之明
34、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
35、二、慎终如始
3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8、醍醐灌顶
3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0、拔宅飞升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41、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透彻的了解。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多用于指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42、【释义】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像笨拙。作定语、分句;指,用非常简单的方法解决了原本复杂的事情。是一种艺术境界,类似于写意,几笔就能为妙传神。
4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4、【释义】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4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6、是道法自然。
4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8、五、多藏厚亡
49、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自我慎独。一个严于自省和自律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人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比较难的,要求别人易,要求自己难。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正是进步的开始。
50、成语含义
51、、成语出处
52、一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清净。
53、白日升天
5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5、中文名三山五岳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5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7、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5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5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6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家经典成语
61、道家名言:以所不欲,勿施于人
62、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63、《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64、知刚守柔,比喻胸有主见而与人无争。
65、一是非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6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67、遁迹空门
68、【拼音】[tíhúguàndǐng]
69、长生:永生。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
7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71、庄生梦蝶
7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3、谨慎地做到最终,就像开始时一样,就不会有失败和差错。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7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5、原是道教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贵起来。
76、三、和光同尘
77、[dùnjìhuángguàn]
78、鹤骨松筋指修道者的道骨。
79、换骨脱胎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80、这个人一无功,二无劳,名不见经传,怎么就白日升天,一下冒到高位了?
81、、成语含义
82、《道德经》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83、道法自然的意思:老子的哲学思想。
84、四、知雄守雌
85、大巧若拙
86、指避开尘世而做道士。
8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88、知雄守雌,是最为恰切、稳妥地对全面情况进行把握。老子不仅提倡“守雌”,关键更在于“知雄”。“知雄”不是仗势欺人或“得理不让人”,而是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守雌”不是被动地“任人欺凌”,而是处后、守柔、含藏、内敛。假装不知,实际上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是因还不能行动,或需要待机而动。这才是真正的知雄守雌。
89、智慧精髓
90、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为人处事不能善始善终,原因一般可以归结于两个方面。首先,虎头蛇尾,开端和过程都很重视、谨慎,而到结尾处却放松了警惕和要求;其次,急于求成,开头和过程都很认真,眼看将要大功告成,杂念、欲望、贪念便起来了,患得患失,最终前功尽弃。“慎终如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既要严于律己,老老实实地将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后,又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始终保持平和、“虚静”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功三要素:勤奋、坚持加心态。
道家经典成语
91、《道德经》第44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92、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93、和光同尘,就是要含敛光耀,混同尘世,不要标新立异,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特殊之处,融入社会,融入周围的环境。要不在前也不在后,这样就能远离纷争和耻辱。“和光同尘”既是对外的处世,也是对内的修身。大凡有道之君子,或德行高洁之士,必有一股清高之气,不愿与人和同,于是流于狂狷。狂者过之,狷者有所不及。道家圣人处世,要的则是虽然怀和氏之璧,但是外面看过去却十分朴实,穿着普通的衣服。以及“光而不耀”,虽然有光芒,但是却不会那么耀眼,不会过于招摇。这既是处世远祸的智慧,其实又何尝不是修行的一种境界呢?
94、鹤骨松姿清奇不凡的气质。多指修道者的形貌。
95、拼音[dàofǎzìrán]
96、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结果只是枉费心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