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节日问候 > 诸葛亮斩马谡-推荐61句

诸葛亮斩马谡-推荐61句

时间:2024-04-25 06:44:07

诸葛亮斩马谡

1、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诸葛亮,在整部三国演义当中,做得最痛心的一件事情,挥泪斩马谡。我没看电视剧,都知道马谡在丢失了街亭之后,诸葛亮挥泪下令斩杀了马谡,马谡的死,在真正的历史上有这么几种结果。

2、意思就是指的是诸葛亮忍痛割舍自己的爱将。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因马谡丢街亭而导致蜀国处于危险之中,按罪处置应该杀掉。但诸葛亮因十分赏识马谡而又舍不得杀他。最后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换取民心不得不杀了马谡。

3、事情简介  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  2、背景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他命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市北),亲自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甘肃),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具体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  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当时,副将王平提出:“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请主将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信地说:“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接着又洋洋自得地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致胜之秘诀。”王平再次谏阻:“如此布兵危险。”马谡见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说:“丞相委任我为主将,部队指挥我负全责。如若兵败,我甘愿革职斩首,绝不怨怒于你。”王平再次义正辞严:“我对主将负责,对丞相负责,对后主负责,对蜀国百姓负责。最后恳请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马谡固执己见,将大军布于山上。

4、马谡是蜀国后期的著名将领,在诸葛亮眼中,此人才高八斗,深谙兵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是诸葛亮着重培养的接班人。

5、原因:失街亭。

6、但是马谡还是没有听诸葛亮的安排,自作主张,上山扎营,最后丢了街亭,于公于私,诸葛亮都得杀了马谡整顿军纪挽回北伐失利的影响。

7、是指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斩下马谡人头来换取民心。这是由于诸葛亮错用马谡,导致战略咽喉之地街亭失守,蜀魏攻守之势逆转,蜀军被迫退回蜀中,诸葛亮的北伐中原大业再度失败。

8、:挥泪斩马谡,一说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

9、导致街亭惨败的主要原因是马谡“舍水上山”而“不下拒城”,又不听先锋王平的多次苦谏,使魏将张郃轻易地将蜀军围困在山上,并断绝了水源,蜀军“举措烦扰”不战自乱,“众皆星散”,才被魏军“大破之”。

10、诸葛亮为了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他任命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临行前,诸葛亮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

11、当时蜀中将材紧缺,诸葛亮仍然挥泪斩了马谡,是因为不仅失去街亭这个战略要充,迫使蜀军退回汉中,更因为马谡的行为影响恶劣,不杀不足以整顿军纪,更不能给朝中给蜀国百姓一个交代。所以,尽管诸葛亮很赏识马谡,仍然要杀了他。

12、挥洒泪水斩马谡人头。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13、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

14、诸葛亮斩马谡是顾全大局的意思。

15、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北伐曹魏时,令马谡镇守作为汉中要道咽喉的街亭,马谡不听诸葛亮安排,擅自部署兵力于山上,被魏军断水围困,导致蜀军打败,丢失街亭。

16、在刘备统一南方后,他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负责辅佐他治理国家。诸葛亮被誉为智谋过人的谋士,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策略,为蜀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17、诸葛亮与司马懿街亭对战,马谡立军令状守街亭,王平随行,诸葛亮要他安营后立刻回报,有事与王平商量。可到了街亭,马谡不听王平的建议执意扎兵山上,且没将安营阵送回本部。司马懿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容水源,使马谡兵败,街亭失守。

18、第一,诸葛亮觉得愧对主公刘备,刘备认为马谡此人纸上谈兵,当代赵括。结果验证了刘备的看法。

19、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攻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

20、街亭山高谷深,地势险要,为历史上重要军事关隘、兵家必争之地,进可攻关街亭中,退可守陇右。历史上群雄角逐,战事频繁,在这里曾多次进行过大规模战争。北伐须经此地,南归亦不可绕行,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诸葛亮北伐时,北伐大军所用军粮都要经此地运至,一旦此地被占领,就有可能腹背受敌,军粮不济。

21、此举也确认了姜维作为其政治继承人,为姜维去除了政治障碍,平整了西蜀内部的各种异己声音。

22、意思:挥泪斩马谡就是指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斩下马谡人头来换取民心。这是由于诸葛亮错用马谡,导致战略咽喉之地街亭失守,蜀魏攻守之势逆转,蜀军被迫退回蜀中,诸葛亮的北伐中原大业再度失败。

23、赏罚分明,不得已而为之。

24、你好,据《三国演义》的描述,诸葛亮之所以要斩马谡,是因为他不听从诸葛亮的指挥,私自进攻汉中,导致了战争的失败和大量士兵的。

25、诸葛亮为了严肃军纪,下令将马谡斩首示众。

26、诸葛亮斩马谡的原因是因为马谡在定军山之战中犯下了严重的军事错误,导致了蜀国在此战中的失败。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27、诸葛亮得知一切后,即使对马谡十分看重,仍然军法处置,处死了马谡。

28、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但马谡的死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而当时蜀汉政权的组成是荆州系和蜀地本土系构成,如果执法不严,不仅难行军令而且难以平衡政治关系。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人心惶惶。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任何人都不能把个人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蜀国还能争霸天下。

29、是严格执行军法的意思。

30、这个故事表达了诸葛亮作为丞相的严肃和公正,以及他对国家和军队的责任感。他的挥泪斩马谡被认为是为了国家大义和军队纪律,体现了他的威严和决断力。

诸葛亮斩马谡

31、失街亭,导致北伐又一次无功而返,为了从严治今,不得已才挥泪斩马谡的。马谡的死说明诸葛亮赏罚分明,有过必罚。也说明马谡其人刚愎自用,生搬硬套。

32、事情简介  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  2、背景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他命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市北),亲自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甘肃),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具体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  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当时,副将王平提出:“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请主将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信地说:“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接着又洋洋自得地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致胜之秘诀。”王平再次谏阻:“如此布兵危险。”马谡见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说:“丞相委任我为主将,部队指挥我负全责。如若兵败,我甘愿革职斩首,绝不怨怒于你。”王平再次义正辞严:“我对主将负责,对丞相负责,对后主负责,对蜀国百姓负责。最后恳请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马谡固执己见,将大军布于山上。  3、发展  魏明帝曹睿得知了蜀将马谡占领街亭,立即派骁勇善战,曾多次与蜀军交锋蜀大军张郃领兵抗击,张郃进军街亭,侦察到马谡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队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结果,张命令乘势进攻,蜀军大败。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  4、结果  诸葛亮总结此战失利的教训,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丞相待我亲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这次我违背节度,招致兵败,军令难容,丞相将我斩首,以诫后人,我罪有应得,死而无怨,只是恳望丞相以后能照顾好我一家妻儿老小。这样我死后也就放心了。”诸葛亮看罢,百感交集,老泪纵横,要斩掉曾为自己十分器重赏识的将领,心若刀绞;但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又将失去众人之心,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于是,他强忍悲痛,让马谡放心去,自己将收其儿为义子。而后,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惊。

33、此后,马谡曾在瞒报魏军情报等工作中表现得不够勤奋,又在临泾之战中不听从诸葛亮的指挥,导致战败。因此,在事后整顿政治和军队,以保证蜀汉的国家利益,诸葛亮判处了斩马谡的死刑。

34、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

35、马谡的伏法归咎于军法,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挥泪斩了马谡。

36、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的重托匡扶汉室,准备充足之后北伐曹魏,街亭是蜀国要道,关羽丢了荆州之后,只有街亭不失,北伐才无后顾之忧,为了避免街亭有失,守街亭的将领战前立下军令状。

37、:诸葛亮斩马谡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历史上在街亭失守后,马谡根本没见到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狱里了。

38、诸葛亮只有挥泪斩下马谡人头才可换来当时他对民众的一个交待,同时也是给军士们一个交待。马谡心里也是很清楚诸葛亮用意,也算是自己死的其所吧!

39、最大的原因是因为马谡丢了街亭直接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

40、此外,马谡还有贪污受贿、不尊重上级等行为,也成为了诸葛亮斩他的原因之一。不过,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可能并不完全如此,这也是历史学家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41、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攻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

42、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马谡初次为主将,失了街亭,应负军责。

43、是马谡主动请缨去守街亭,结果街亭失守诸葛亮,只能挥泪把马谡斩掉,以正军心

44、诸葛亮在蜀军当中的威望,是不言而喻的。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就足以表明诸葛亮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地位,更甚者,有一句谚语这样说,卧龙凤雏,得一者,即可得天下。

45、诸葛亮斩马谡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公元227年蜀汉与魏国在博望坡的决战。当时,马谡被派往补给李严,结果拖延了时间,引致了诸葛亮去世后的街亭之战的失败。

46、第二,杀一儆百,为了恩威并施。

47、最终,马谡也承担了他应负的责任,除身首分离外,留给后人的是一个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言过其实的赵括式的人物形象。

48、战略失误:马谡在定军山之战中没有正确判断敌情、掌握战局,导致部队被敌军包围和击溃。这种战略失误让诸葛亮对马谡产生了严重的不满。

49、:马谡在失街亭后并没有像广为流传的那样去诸葛亮那里自缚请罪,恰恰相反,他选择了逃跑。后来,马谡被子均辑捕归案,诸葛亮判处死刑。但还没有来得及执行,马谡就在狱中病故,所以,根本不存在挥泪斩马谡的事。

50、意思是赏罚分明,不得已而为之。

51、在《三国演义》里,马谡刚愎自用,丢失了蜀国重要的城池,让蜀国损失惨重。

52、在事后,诸葛亮亲自前往营帐会见了马谡。面对马谡的借口和辩解,诸葛亮感到无法释怀,流下了悲伤的泪水,并表示对马谡的忍让已经到了极限。最终,诸葛亮下令斩首马谡,以作为戒例,警示其他将领不得擅自决策,违背军令。

5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马谡在街亭失守后没有按照诸葛亮的指令去部署兵力,而是骄傲轻敌导致街亭失守。

54、结果,马谡率领的军队在战斗中遭到重大挫败,大批士兵伤亡,阵地被曹魏军队攻破。当诸葛亮得知这个消息时,深感悲痛和失望。他对马谡的不负责任行为感到愤怒和失望,同时也对自己未能教育好马谡感到内疚和自责。

55、这导致了诸葛亮西蜀集团第一次北伐全面溃败,也让诸葛亮深感痛心。为了安抚民心,诸葛亮不得不将马谡斩首。

56、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以下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始末:

57、历史上马谡究竟是怎么死的?我们也无从考证,但是我们可以确认的是马谡在失掉街亭之后就已经死了。

58、然而,在蜀国与东吴联军对抗曹魏的战争中,蜀军的将领马谡执掌军政事务。马谡性格骄傲自负,常常独断专行,不听诸葛亮的建议,甚至与他产生矛盾。

59、一次,诸葛亮派遣马谡率领军队前往阻击曹魏军队。诸葛亮亲自给了马谡详细的指示,希望他能够坚守阵地,保护好后方。然而,马谡没有遵守诸葛亮的指示,而是自作主张,采取了冒进的行动。

60、缺乏军事能力:马谡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被认为是有限的。他在战争中表现出的犹豫和缺乏果断的性格,以及对敌情和地形的判断错误,使诸葛亮对他失去了信任。

诸葛亮斩马谡

61、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部署兵力,骄傲轻敌,导致街亭失守,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不得不将马谡斩首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