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经典语录精华
1、欲望是痛苦的根源,越懂得放下的人,则会越幸运。
2、十恶冤家。十善厚友。安神得道。皆从善生。善为大铠。不畏刀兵。善为大船。可以度水。有能守信。室内和安。福报自然。从善至善。非神授与也。今复不信者。从后转复剧矣。
3、佛说,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因此,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随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
4、四、世界上最快的速度不是光,不是电,而是我们的念。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5、人生一辈子,有时细想想,不就是生死而已吗,生,就好好的生活下去;到死的时候,就从容的离开人间,这世上除了生死,其它都是闲事。
6、若要快乐,就要随和;若要幸福,就要随缘。
7、二、因为无常,所以要善待生命;因为因果,所以要善待他人;因为轮回,所以要善待人生。
8、人间的所有,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来这世上走一回,一切的拥有只不过是借来的,总有一天必须连本带利还回去。
9、三、佛说:“人生本来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各种欲望。”欲望过多,就成了贪病。钱多了还想再多,官做大还想更大,房子宽了还想更宽,出了名还想更出名,贪病犹如喝盐水,越喝越咸,越咸越要喝。当贪的欲望超越人的理性,凌驾生活的所有追求之时,就会成为阻断快乐的根源
10、佛说:走路时走路,吃饭时吃饭,活在当下
11、别和他人争吵,别和自己争吵,别和命运争吵。
12、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3、人生原本就是一出木偶戏,只要自己掌握牵动木偶的线,卷放自如,不受他人左右,就算能跳出这个游戏场了。
14、无计较之心,心常愉悦;尽心之余,随缘起止,随遇而安,心常满足。
15、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16、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17、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8、雁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
19、肯低头,就永远不会撞门;肯让步,就永远不会退步。
20、心善自然美丽,心真自然诚挚,心慈自然柔和,心净自然庄严;澹泊寡欲可以养神,宁静致远可以养志,怡情适性可以养和,观空自在可以养心。种下一个善念,收获一种良知;种下一种良知,收获一种道德;种下一种道德,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个人生。
21、一、山山水水,皆是一来一去;人生无常,心安便是归处。
22、一、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能让你如愿以偿的事都很少。你若非要计较,没有一个人、一件事能让你满意。人活一世,也就求个心的安稳,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心宽一寸,路宽一丈。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
23、曾经看过余秋雨的散文《庙宇》,确实被故事感动。有些人是皈依佛教,潜心论道;有些人却是被逼无奈,红尘滚滚,清静难寻,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修心参禅。即使是大诗人王维号称诗佛,也是半官半隐。
24、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25、不如一切随心、随缘,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26、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7、三、该来的自然来,会走的留不住。不违心,不刻意,不必太在乎,放开执念,随缘是最好的生活。
28、你随和,愉悦的是自己的心;别人计较,苦闷的是他自己。一天的心情靠随和,一生的幸福靠随缘。
29、佛劝人大度的时候有很多经典语录,我来举两个例子:
30、一、每个人,都在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完满的东西。太阳一到中间,马上就会偏西;月圆,马上就会月亏。所以,有缺憾才是恒久,不完满才叫人生。
佛家经典语录精华
31、二、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心本无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人生就是欲望和所求的不断减少的过程;命运的深层次意义,就是要学会放弃和回归,放弃一切浮躁喧嚣,回归内心的安宁。再苦,都要用今天的微笑,把它吟咏成一段从容的记忆;再累,都要用当下的遗忘,穿越万道红尘,让心波澜不惊。
3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3、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34、快乐是心的愉悦,幸福是心的满足。
35、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造福万物而不争名利。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逝者如斯乎,人生尤如奔流至海的江水。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学水之善,上善若水。
36、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7、求缺的人,才有满足感;惜福的人,才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