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虽然寒食节禁烟的风俗,没有传播到粤人居住的地方,但上坟的规矩却和中原一模一样。
2、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3、喝完一杯醇香的美酒后,暂且仰卧在青苔上休息一会儿,不可理会城头上晚来春天起的胡笳。
4、①寒食:寒食节。
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6、寒食译文及注释
7、创作背景
8、《寒食书事》是南宋诗人赵鼎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官到潮州后的作品。诗中描写了岭南民间过寒食节的情形。诗的前三联写景叙事,写荒凉村庄里的节日景象,由此衬托出汉唐黄石陵寝的荒凉。最后一联写自己在这一天醉酒高卧,懒理城门关闭的号角声,于豪放旷达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不满和对北方大好山河沦落的感慨,由此体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全诗用笔曲折,表意深刻。
9、——韩翃·《寒食》
10、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注释
11、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12、扩展资料《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13、⑤汉寝唐陵:指汉唐的陵寝。麦饭:用面里掺杂野菜蒸成的饭,指最粗糙的饭食。
14、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15、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因支持岳飞进兵收复失地,反对秦桧的妥协投降,被贬岭南时逢清明而作。
16、作品鉴赏
17、③粤人国:指赵鼎当时被贬之处,即岭南吉阳(今广东崖县)。
18、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19、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20、诗人当时所处岭南比较偏僻闭塞,风俗习惯也与中原、江南地区不尽相同。首联先说明地点和时间:荒凉贫穷的村庄里,家家插柳枝的寒食节。颔联突出描写岭南风俗之异:寒食节不禁烟火,全家老少一起上坟祭祀。颈联承前句上坟而宕开一笔,联想起前朝的皇家陵墓,竟无人祭祀,只有周围山溪野径旁如雪的梨花在默哀。诗人言下之意为,那些生前显赫的人物,死后连边远之地的村民也不如。以此观之,人生在世,功名爵禄不过是过眼云烟,毫不足取。因此尾联表明人生态度:放任自适,有酒即醉,醉了就藉苔而卧,不管它暮色复临,时光流逝,不管它城头悲笳,似怨似慕。即便如此,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以及深沉的爱国之情依然显露无遗。诗人以风俗的不同表明所处的荒僻,暗示贬谪之怨恨和怀乡之深情,又以上坟风俗古今之殊,表达对世道的愤慨不平和对国事的忧虑。通篇运用曲笔,寓强烈的感情于清新自然的笔调之中,意兴无穷,婉而多讽。
21、一樽竟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22、文学赏析
23、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24、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25、这诗读起来很凄凉。把作者怅然若失的状态全部呈现出来。这种凄凉的恐怕不是寒食节,而是奋斗了一生才发现,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选择了一个看似正确的方向,并坚定的走到底。
26、注释译文
27、④上冢:上坟。庞老:后汉隐士庞德公,传说隐士司马徽清明节去拜见庞德公。适值庞德公独自上坟去了,家中只有他的妻子和孩子。
28、以往的汉唐陵墓,如今享用不到一碗粗糙的麦饭,而山涧野路,却开满了洁白的梨花。
29、词句注释
30、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3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32、白话译文
33、寒食书事
34、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35、作者:韩翃
36、令人伤心断肠的地方,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长出来了!4:注释:寒食:寒食节。可怜:可惜。洛桥:今洛阳灞桥。怀:惦念。故园:家园。日夜:日日夜夜。柳条新:新的柳条。《途中寒食》是唐代宋之问的一首写寒食的诗,这首诗是写在路途中,因景生情,抒发了对故国的思念,对君主的怀念之情。前两句写寒食景象,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后两句直接抒情,抒发失去家园之痛。
37、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38、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虽然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故乡家园。
39、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
40、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1、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
42、⑦暮笳:暮色中的笳声。笳,胡笳,古乐器。此攒皤角,从西域传来,乐声悲凉。
43、基本信息
44、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一到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45、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46、写作背景: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47、村落里冷清的柴门边,有人也插栽了柳条,迎接新年的来到。
48、②插柳:宋代风俗,寒食节在门前插柳枝,表示春天到来。年华:时光,年岁。
49、作品原文
50、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51、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52、⑥一樽竟:喝完一杯酒。藉:借。
53、《全宋诗》
54、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55、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