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鳝放养
2、放养的苗种规格要一致,大小要整齐。大小参差不齐的鳝苗,放养后生长差别较大,会发生大吃小,自相残食,结果养殖的数量越来越少,造成失败。所以放养黄鳝苗种时,要做到大小一致,不同规格的苗种要分田饲养,在养殖过程中,还应根据黄鳝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养殖面积也不宜过大,便于管理。
3、黄鳝又叫鳝鱼,适应性强,在各种淡水中都能生存。利用稻田养殖黄鳝,成本低、管理方便,稻田养殖黄鳝虽然产量相对较低,一般每亩可收获黄鳝800~1000公斤,稻谷1000斤,但由于其生存环境对土壤、水质要求较高,生产的稻米和黄鳝可以成为有机、无公害产品,产出效益好,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本期介绍一组稻田黄鳝生态养殖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4、稻鳝共生种植,必须一垄一沟且应加宽至0.73~0.8米,可采取缩小株距的办法来弥补基本苗的不足,株距可以为0.1~0.13米左右,实行宽行窄株栽培,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为了获得黄鳝高产,垄稻沟式仍应开挖鳝沟、鳝涵,一般在垂直于垄沟方向开1~2条鳝沟,用鳝沟连接鳝涵,形成沟沟相连、涵沟相通的水网结构。稻在垄上,水、肥、气、热协调,根深叶茂;鱼
5、稻田生态养殖有机黄鳝的产量高低、效益好坏与稻田的基本条件是分不开的,必须根据黄鳝生态条件要求,认真选好稻田。田块面积没有严格限制,考虑到便于管理,面积不宜过大,但过小也不太好。要求养鳝稻田地势平坦,坡度较小,田埂要坚固,以防暴雨冲垮田埂。田埂高70厘米,底宽60厘米,顶宽45厘米,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纱网做防逃设施,膜或网高出埂面20厘米,埋入地下10厘米。
6、土壤以保水力强的壤土或粘土为好,沙土最差。同时要求土质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耕作层土质呈酸性或中性为好。泥层深20厘米左右,干涸后不板结,容水量大,不滞水,不渗水,保水力、保肥力较强,使田水保持较长时间,特别是鳝沟、鳝溜里的水要经常稳定在所需水深。
7、科学投放鳝种
8、稻田里使用农药要有选择性,最好选择对黄鳝基本无影响或影响不大的农药。因黄鳝轻度中毒后,体表无明显症状,1~2天不会,所以,水稻田施用的农药要尽量避免黄鳝中毒。
9、水温要适宜,水质要良好。黄鳝的生存温度范围虽广,但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却很窄,一般水温在20-24℃时,吃食最旺盛,生长最快。因此,春秋两季要设法增加光照,提高水温;盛夏季节,要遮阴降温,以保持适宜的温度。同时,要保持水质清新不污染,促使黄鳝快速生长。
10、水稻种植一般选择单季中稻田或晚稻田为好,稻田中的天然饵料比较丰富,盛夏时水稻又是较好的遮荫物。前期稻田水深应保持在6~10厘米,在水稻拔节之前露田(轻微晒田)1次。从水稻拔节孕穗开始至乳熟期,稻田水深应保持在6厘米,以后灌水与露田交替进行。要经常更换新水,认真检查黄鳝吃食情况和生长发育状况。在水稻施肥和喷洒农药前,应把黄鳝诱至沟内安全水域。此外,要经常检查田埂及进、排水口等处防逃设施,以防黄鳝逃走。
11、选择高产、优质、抗肥、抗倒伏的水稻品种,行距20厘米×26厘米。
12、应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无冷泉水上涌,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坚实不漏水,旱季不涸,大雨不淹,以保持一定水位较低洼稻田为好。适时加注新水,一般春秋季7天换1次水,夏季3天换1次水,确保做到水质“肥而不腐、活而不疏、嫩而不老、爽而不寡”。
13、黄鳝养殖成败关键之一是田埂加固和防止渗漏。有条件的农户,可用砖砌墙,水泥抹面,以防黄鳝打洞、田埂渗漏而使黄鳝外逃。
14、水稻栽培要求
15、稻田养殖工程设施要规范,鱼沟鱼凼、防逃墙、拦鱼设施等要牢固,并经常检查,发现损坏应及时修理,使稻田养鳝有个适宜的生态环境,同时,防止黄鳝外逃。
16、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自由排灌、抗旱防洪、通风透光、保水性能好、弱酸性土壤的田地。
17、投喂的饵料要鲜活。黄鳝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食谱较窄,最喜吃食小鱼、小虾、水生昆虫、蚯蚓等饵料。即使这些食物也只吃鲜活的,从来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所以饲养黄鳝,要投喂新鲜的饵料,效果才好。
18、稻田养殖黄鳝是一种成本低、易管理的养殖方法,不仅能够增加稻谷的产量,还能够增加黄鳝的产量,是养殖户致富的措施之一。但是稻田饲养黄鳝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9、希望能帮到您!
20、稻田养殖条件
21、选择一种无病、活泼、大小合适、体色黄或棕红色的苗种。通常每亩放养30-50克/尾800至1000尾,并且容纳5%的泥鳅。泥鳅上下翻动泥浆可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还可以防止黄鳝交织在一起。放养时不要水温差不要太大。不要用冷水冲洗,用3%至5%的盐水浸泡黄鳝5至10分钟,以杀死表面细菌和寄生虫。